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时间:2025-03-31 10:15:06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此处隐藏19123个字……p>

动弹(tán dàn) 外壳(ké qiào)

3.按课文原意填空:

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3.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品读体验

1.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

3.读后交流:

〈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放了飞蛾?(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到飞蛾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我的震撼。)

〈2〉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朗读,体会到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3〉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

4.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

5.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抽生答)

6.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认识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而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竟被自己生命的伟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7.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

8.抽生答。再齐读。

9.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

(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句话写出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用了两个关键词,你能找出来吗?

①怎样叫“白白地糟蹋”?(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费时光……)

②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由文中事例及第5自然段内容理解)

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深入理解:你知道哪些人是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生举例子)

④刚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举例子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再读读这句话,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⑤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转变,从而深入领会该句。(引入课外资料)

⑥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后,杏林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齐读5自然段。

⑦出示:杏林子简介。杏林子就是这样用行动给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10.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你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相互说一说。

五、巩固延伸

1.设计“假如你是____(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2.建议阅读:杏林子:《向生命求索》《杏林小记》《和岁月较量》。

海伦凯勒的著作:《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sāorǎozhènhànzāotàduǎnzàntīnɡzhěnqì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跳动──干扰──震动──

反义词:浪费──柔软──长久──

3.课文链接

本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总领句,用举事例依次阐述的方法来论述主题。依次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修改病句。

〈1〉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连续不断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蛾那种求生的渴望令我震憾,我忍不住放了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延伸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取暖吧?”……可能,这答案都对,但这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的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也是自己生命对社会的回报。

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呢?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这位盲人难道不是在珍爱生命,好地使用生命吗?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有一个盲人出门总挑(tiāotiǎo)着一盏灯笼,这是为(wéiwèi)什么?

②盲人的心中(zhōnɡzhònɡ)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的正是他心中的明灯。

〈2〉文中的“明灯”指:a、明亮的灯;b、为他人着想的思想。说说下列句子中的“明灯”指的是什么?

①他们心中没有明灯。( )②他们手上也不提明灯。( )

〈3〉找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我们晚上出门一定要挑盏明灯。B、我们要为他人照亮夜路。

C、珍爱生命,奉献社会。

〈5〉写话: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