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材分析: 《圆圆的沙粒》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网上找来形色各异、美不胜收的各种珍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沙粒与珍珠的反差,帮助学生领会故事的寓意。这篇童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白极富儿童情趣,特别适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我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有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领悟重点词 “真诚、坦然、议论纷纷、动摇”的意思。从而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为文章中的情感、情境所吸引时,我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颗沙粒,你会怎么议论呀?”等发散性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领悟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各种形状、色彩的珍珠,沙滩景,海浪声,)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珍珠的精彩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反差,激趣导课: 1、同学们,在神奇的大海里,有一种美丽的珍宝。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配有音乐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珍珠图片) 同学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赞叹不已,你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形容它吗? 学生看了图片激动万分,纷纷用“熠熠闪光,光彩照人,光滑柔亮,绚丽夺目”等词来形容。 2、大海孕育了如此瑰丽的珍珠,真是令人叫绝,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海边的另一景物——(课件出示沙滩图) 请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它。 充满期待的学生看了沙滩图后情绪一落千丈,教室一片唏嘘声,有的用“黯淡无光”,有的用“普普通通”,有的用“不起眼”来形容。 3、在晶莹璀璨的珍珠和黯淡无光的沙粒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赶快翻开书,让我们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
二、读悟结合,自主学文。 1、请学生开火车初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明段落起止帮助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 3、学习第一部分(1~9自然段): (1)、划重点,迅速感悟。 默读第一部分,在文中找出写圆圆的沙粒的句子,并划下来。 请学生读一读划出的句子,你读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我从“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读懂了这颗圆圆的沙粒有美好远大的理想。 学生乙:我从“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读明白了这颗圆圆的沙粒已经仔细地想好了,下定了决心要变成有用之材,不是随随便便说的。 学生丙:我从“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读明白了这颗沙粒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和嘲笑,已经拿定了主意。 学生丁:我从“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也不动摇,发现这颗圆圆的沙粒不在乎别人的风言风语,非常坚定。 (2)、读全段,整体体验。 *自由读,读中悟:找出你最喜欢读的句子,入情入境的读一读。 (想象当时的场景,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还可以带上表情、配上动作表演读) *你为什么这样读? *小组交流评议,推荐朗读的恰如其境的同学参加全班分角色赛读。 *推荐出的学生分角色读,推荐出的同一角色赛读。 (在分角色赛读、评议过程中相机点播学生对“异想天开”,“议论纷纷”等词意的领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颗沙粒,你会怎么议论呀? (3)、这段讲什么? 4、学习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 (1)、播放浪花轻轻拍打海滩的声音,教师抒情、缓慢地引述:圆圆的沙粒怀着美丽的憧憬静静的呆在蚌壳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就这样(引读)“时光伴着……” 学生衔接读完第二部分。 (2)、这段讲什么? (3)、这部分的“……”独立成段,它省略了什么?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圆圆的沙粒在想什么,做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14~18自然段): (1)、在蚌壳里孤独度日的沙粒最终变成珍珠了吗?(齐答)这颗珍珠美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赶快在课文里找找。(默读) 学生甲:我从“珠光闪闪”知道这颗珍珠非常美。 学生乙:我从采珍珠的姑娘惊喜的高声赞美知道的,采珍珠的姑娘见过很多很多美丽的珍珠,一般的珍珠她都不稀罕了,她能惊喜的叫道“多么美丽的珍珠啊!”那肯定是她从来没见过的最美的珍珠! 学生丙:我从沙粒们看见奇异的光彩,不敢相信那就是圆圆的沙粒变成的,知道这颗珍珠美的惊人!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棵硕大无比,璀璨夺目的珍珠图片。 请你读吧,通过他们各自的口气读出珍珠的美来! (3)、这段讲什么?
三、演绎课文,深化体验。 请你们来当演员和小导演,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四、感悟寓意,拓展思维: 1、从这颗圆圆的沙粒的奇妙的经历中,你懂得了什么? 2、你还知道和这篇课文类似的童话、成语或故事吗? 你的经历中有没有类似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去努力,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五、回顾全文,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自主选择,弹性作业: 1、查找珍珠形成的有关资料。 2、选做:续编故事。 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坚 定 不 移 珍珠 有用之才 珠光闪闪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 ……此处隐藏13856个字……得我们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通过读解决。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说一说,你读了一遍课文知道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三、快速默读,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秩:应读zhì,不要读成chì。 跛:应读bǒ,不要读成pǒ。 2.理解词义。 陌生:生疏,不熟悉。 合拢:合在一起。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 眨眼功夫:形容时间极短,瞬间。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跛子:跛脚的人;瘸子。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四、引导探究性学习 1.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请你再快速读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内容用﹏画下来;有疑惑的句子用画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受,解决问题。 以下句子要重点理解: (1)她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这最后一片,要它做什么事,得好好想一想。 (这句话是在珍妮只剩下一片花瓣时的想法。得好好想一想,说明她此时已经意识到了前六片花瓣的使用意义及作用不大,因此,对最后一片花瓣显得格外地珍惜,她要让最后一片花瓣充分发挥作用,把它用在可用之处,用在有意义之处,要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2)珍妮想买巧克力糖,买蛋卷可是吃过就没有了;买三轮小车,买电影票不,等一等,让我再想想看。 (这句话写出了当剩下最后一片花瓣时,珍妮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她脑中闪过了不少念头,然而又被她一一否决了,因为她发现如果买吃的,吃过就没有了;买玩的,玩一段时间就腻了;看电影,看过就完了让我再想想,说明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
五、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一句话飞吧,飞吧!我要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每次出现情况都不相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每次出现的具体情况,联系上下文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前几次七色花满足了珍妮的愿望,她感到很开心,要用轻松的语气读。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在朗读时,先要读出小珍妮心情沉重,认真思考的语气,最后要表现出小珍妮帮助了别人后那种愉快的心情。
六、讨论 1.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2.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举出具体实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教学目标】
1、会写“麦”和“突”两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后的词语)
1、生开火车读所示词语。
2、师领生小声慢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借助这些词,读中回味,在脑海中构建故事的梗概。
3、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脑海中出现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齐说:小马过河!(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4、指名用自己的话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设计意图:选择课后12个词语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生齐读这句话。
2.理解妈妈的话
(1)听老牛说
?出示第3小节,边读边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指导朗读:(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④出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知道老牛说水很浅。(相机板书:浅)指导学生把小马和老牛的对话读得有滋有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2)听松鼠说
?(出示第5小节)学生自由读第5小节,动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把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3)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
?(出示带有近义词“立刻、连忙”的句子: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小马没动脑筋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默读第7段,边读边圈出这段对话的提示语。
理解“难为情”,指导学生读出小马难为情的心情。
?(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揭示“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原因。
④想象: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⑤生齐读妈妈的话,记住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二、体悟明理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遇事一定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
四、角色再现
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把故事的情景再现出来。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四、指导写字
(出示“麦”、“突”)
1、让学生观察怎样写好这两个字。
2、师范写。
3、生在书后的田字格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两个字。
4、同桌互评。
五、布置作业
回去跟家长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并续编故事:想想小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