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5-04-12 09:07:04
有关水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有关水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探索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24×3×2=72×2=144(元)。

……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四)拓展应用。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27清澈的湖水。

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学习

昨天,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抢认27课的生字和抢背27课的课文,现在来检查一下。

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先读字,再读词

清澈、两侧、卷起、波纹、欣赏、石龟、镜子、映出、变幻、山峦、攥紧、哟、表演、香蕉、扔向、企盼、跨步

2、同位分段检查课文背诵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入的阅读。这篇《清澈的湖水》到底是写事的,还是写景的呢?说出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证据(课文中的句段)

2、生:我认为是写事的。

师:写事一般有几个点是必须的,你们知道这几个点是什么吗?(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生:地点是湖面——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

人物是小洁——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

事情是吃面包和游湖——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师:哦,看来真的是写事啊。只是这些事吗?谁还能补充。

生: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师:这个小孩做的事好不好啊?为什么?(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出示: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自己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什么。

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在小孩扔香蕉皮之前,湖水是平静的,景象是美丽的。)

师:我想,小洁一定看过这湖水平静时的美丽景象,所以看着这被小孩破坏的景象才——指引学生齐读(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3、小洁到底看过怎样美丽的景色啊?刚才,有不少同学说课文是写景的,那就摆出你从课文中读到的景色吧!

(1)生: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这段描写,让我们想起一篇课文——生:《黄山奇石》(回顾)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里的山石也是——有趣极了!(指学生读)

师:这些山石的有趣,离不开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指幻灯片)你看,他把这块山石比作——正要跳起来的青蛙;他把这块山石比作——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块呢——比作兔子;这块呢——比作乌龟。这种写法叫做什么?(比喻)本来枯燥的山石,在作者生动的比喻下,就像活了一样,充满着生机,充满着童趣,真好。(再指学生读,齐读)

你能试着写写吗?

出示补充句子:

那边的山石像 ;这边的山石像 ;上边的山石像 ;下边的山石像 ;靠近小树的山石像 ;靠近水边的山石像 ,这些山石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这里的山石真是有趣极了,每一块山石都有自己的特点,真让人目不暇接。(板书:山石趣)

(2)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

师:你们为什么“哇”?(太美了)好,读出你心中的美。指生读。

美得你想怎么样?(指多生回答:想去那里去看一看,想到湖里游一游,想去……)好,读出你的向往。指生读。

作者仅用短短的一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不由赞叹,不由向往。你们佩不佩服?(佩服)好,读出你的佩服!指生读。齐读。

仅仅通过几行文字,一张照片,我们就心生向往,身临其境的小洁呢?

生: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生: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

看来这湖水的景色真是美啊!(板书:湖水美)

(3)生:哟,清澈的湖水里面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鱼)

师:喜欢吗?(喜欢)好,读出你的喜欢!齐读

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色啊!这是你就在鱼群附近的船上,你想怎么做?(拍下来)

就在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个小孩扔到湖里一个香蕉皮,(指生依次回答)小鱼——吓跑了,平静的湖水变得——满是皱纹,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象——不见了。你拍下的不是美景,而是飘荡在湖水上的香蕉皮,你还喜欢吗?(不)你会怎样?(很生气,很想批评那个孩子,很想扔掉香蕉皮,让美丽的景色回来……)

小洁和大家想的一样,所以——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生齐读)

美丽的景色,要靠大家保护。小洁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生背最后一段)

3、这篇课文是写景的`,你看作者把湖水的景色写的这么美,让我们都心生向往;这篇课文也是写事的,通过写小洁游湖时的所见所想所做,让我们看到了小洁美好的心灵(板书心灵美),让我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作者把景事有机结合,给我们呈现了这篇《清澈的湖水》。

四、课外延伸

美丽的景色需要用心来欣赏。课下,请你们的家长带着你们到明月湖、锦绣川、减河湿地、长河公园等风景比较优美的地方去看看,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景,先拍下来,在写下来。老师期盼着你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美丽的景色。

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请你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水教案 篇5

乌鸦喝水教学中,引导学生

看课本插图时,学生对乌鸦的汗水发生了争执。

郑原安:这只乌鸦找不到水喝就哭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郑原安:你们看,乌鸦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指着图中乌鸦头顶的汗珠说)

吴思轲反驳说:不对,这不是眼泪,是汗水。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

吴思轲:这是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面对“没有水渴”这点困难,是不会流泪的,再说好男儿流血不流泪。

白云:这只乌鸦到处找水喝,很辛苦,很累,累的汗都流出来了。

吴东萍:眼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应该在眼睛的下面,不是在眼睛的上面,所以应该是汗水,不是泪水。

经过讨论,同学都同意是汗水这一说法。

《有关水教案模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