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4-11 22:19:0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开展主题活动“糖果饼干真好吃”时,教师将孩子们非常熟悉又很喜欢的糖果作为活动素材,在孩子们吃吃玩玩的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与表达,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寻找替代物。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弹性糖,一次性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吃糖

1.出示一盘各种形状、颜色的糖,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吃的糖像什么、什么颜色的。

2.让孩子们挑选喜欢的糖尝一尝,并说说味道。

二、点点数数依次出示五盘糖,分别放有:1颗大熊糖,2颗大圈圈糖,3颗蛋糕糖,4颗小圈圈糖,5颗小熊糖。提问:这些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几颗?再次品尝喜欢的糖。

三、拼拼搭搭

出示大纸盘,请孩子们尝试用合适的糖替代人的五官,拼成脸谱。

四、说明与思考

这个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教师提供的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糖果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和食欲。于是,在“讲讲吃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有关外形、颜色、大小特征的问题。如:“你想吃哪颗糖?这颗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两颗圆圆的糖,你想吃的是哪颗?大的还是小的?”等等。

在“点点数数”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五盘糖,除了外形明显不同以外,每盘糖的数量依次递增。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和教师一起点数糖的数量,大月份的孩子还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将五盘糖按多少排序。 当几个孩子把圈圈糖想象成了“嘴巴”“鼻孔”“眼睛”时,教师灵活地引导孩子“用糖果替代五官”。教师先出示空圆盘:“这个圆圆的盘子就像老师的脸,老师的脸上有些什么呢?”孩子每说出一个五官,教师便启发他找出可以替代这一五官的糖,并摆在圆盘的相应位置。如孩子说到“老师脸上有眼睛”,教师即请他找一种糖来替代眼睛,摆放在圆盘的相应位置上。就这样教师和孩子一边轻松地吃着糖,一边在大圆盘上摆出各种脸谱。教师还满足孩子进一步拼摆的需要,让孩子在延伸活动中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知道动物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2、知道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并能准确地给它们配对。

3、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

2、天敌动物的磁性图片若干。

3、幼儿对动物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播放动物的课件,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的习性等。

先以动物的各种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听到声音,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播放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它长得什么样子。

例:你听到了什么?(小青蛙的叫声)对了,是小青蛙。有谁来说说看小青蛙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待幼儿说完后播放图片)

2、出示配好对的天敌图片,让幼儿感知什么叫天敌,还有哪些动物是天敌关系。

出示图片,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是哪两个小动物呀?那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两个是敌人的关系,青蛙会把虫子吃掉的)

让幼儿理解天敌 这个词语的意思。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是天敌的关系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3、无规则地摆放有天敌关系的图片,请幼儿进行操作。

大自然中间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所以就有很多对的天敌,我们请小朋友来找找看,哪两种小动物是天敌的关系,找到以后请它们牵好手,有规律地放在边上。

配对完之后,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和×××是天敌。

4、了解动物对人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我们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请幼儿根据自己所有的亲身体验说说有关事例。

活动建议:

1、在活动前多观察动物外形、特点、习性,了解动物。

2、可给幼儿观看一些天敌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了解天敌的含义。

活动延伸:

可在区域活动中放置天敌图片,让幼儿自己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天敌,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预设目标

(一)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3、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语言智能:大胆讲述。

2.人际智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活动资源

在饲养箱中饲养常见的鱼类,如,金鱼,也可以饲养乌龟或蜗牛

三、示例活动

(一)引起动机:

带幼儿到自然角面前,跟幼儿说这里有好多好多小动物,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课堂活动一:

1、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族箱里的鱼。

2、如果有很多种鱼,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鱼的长相、外形有什么不同。

3、当幼儿发表自己对各种鱼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些鱼的名称及特征,教师讲一遍这种鱼的名称,请幼儿复述一遍。

4、等幼儿大致记得这些鱼的名称时,教师随机指着某种鱼,请幼儿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及特征。

(三)课堂活动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游泳姿势。

2、让幼儿能注意到鱼长有鳍。

3、让幼儿看看自己的手,跟鱼的鳍一样不一样?

4、跟幼儿解释鱼的鳍是用来游泳的。教师可以做鱼游泳的样子来帮助幼儿观察。

5、让幼儿做鱼游泳的动作。

(四)画一画:

1、让幼儿在幼儿用书第7页的空白处画出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难点: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此活动可以采用描述法、表演法。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