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案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教案及反思1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根据数字和图形标志匹配相同数量的几何图形,并能听懂要求进行操作。
3.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体验去做客的快乐。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1)与幼儿数量相等的贴有7-10不同数量鱼的盆子。
2)贴有数字图形的手环和一定数量的三种几何图形。
2.课件:去小猫家去做客的路上风景及遇到的小动物。
3.教具:贴有7-10数字的操作板。
过程:
一、准备去做客。
1.交流做客的礼仪: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猫妈妈家做客,你们说好不好?
师:小朋友老师要问问你去可人家做客要注意什么,能不能直接自己推门一声不吭,招呼不打就进去了?
幼:不能。
师:对,不能这样,那要怎么样呢?
幼:敲门,到招呼……师总结:我们到了客人家呀要先敲门,或者按门铃,进去后还要有礼貌的问好、打招呼。
2.准备礼物:
师:但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够,你们说我们这样两手空空的去好不好啊?
幼:不好师:那请小朋友来说说去别人家做客我们可以带什么啊?
幼:……、……师:可以带……、……这些送给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叫它礼物。
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去猫妈妈家,猫妈妈最喜欢什么呀?
幼:鱼师:猫妈妈呀可喜欢吃鱼了,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准备了送给猫妈妈的礼物,那就是猫妈妈喜欢的鱼。
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准备好的鱼拿起来,然后观察一下你的盆子里有几条鱼,举手告诉我。
请1-2个幼儿说一说你的盘子里有几条鱼。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鱼,我们看看有几条。(师幼共同数)啊,我有7条鱼。
二、去做客的路上。(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出发前的准备:
师:现在我们给猫妈妈的礼物也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吧,去猫妈妈家吧好不好。去猫妈妈家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好多小动物呢,请你仔细看看他们是谁?
好了,请小朋友站起来,站在小椅子边上,跟我一起出发吧。
2.去的路上:
教师随这画面的变化提不同的问题。(是谁呀,有几个?)8、9的时候与幼儿一起数一数
三、去家里做客。(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猫妈妈家到了,学习做客的礼仪:敲门,你好,欢迎你们。
师:啊,猫妈妈家到了,我们先要怎么样啊,(敲门)猫妈妈把门打开了,我们来和猫妈妈打个招呼吧(猫妈妈你好)
2.给猫妈妈送礼物师:哎呀,你们带了怎么多鱼给我呀,谢谢你们,但是猫妈妈年纪大了,数不清了,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好吗?
帮我把它放到相应的数字下面师:我们来看看怎么放,这快板上有数字7、8、9、10、那你们说7下面贴几条鱼,8下面呢,9下面呢,10下面呢。
我们看看老师这里我们刚才数了是几条,(10条),那我应该贴在数字几下面。
分组贴,一次为7、8、9、10条师:我来帮猫妈妈检查一下对不对。捡几个盆子数一数(8、9、10)
3.猫妈妈也要送礼物给我们。
(1)提出要求:猫妈妈要送手环给我们,不过她还没做好呢,猫妈妈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做出来。做对了猫妈妈就会把手环送给你。
(2)介绍材料:手环上有数字图形标记,请看清楚手环上的数字和图形标记就贴几个相应的几何图形。(视频演示:三角形、长方形)
(3)幼儿操作:指导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要看清楚数字和几何图形。
(4)交流:我做了几个手环,数数有几个什么几何图形。
四、结束。
没做完的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时完成。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猫》教案及反思2一、 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发展幼儿良好的竞争意识。
2) 提高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 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一块较为宽敞的空地预先学习水果的英语单词老鼠头饰一个录音机一台英语磁带一盒
三、 活动过程:
1)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跑、跳、闪躲方面运动,引导幼儿做些准备活动。
指导语:老鼠妈妈带小老鼠到外面玩,如果看见猫怎么办呢?今天妈妈就要教小老鼠们一些躲避办法。
2) 用英语律动音乐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圆,再借助气球爆炸的游戏让幼儿盘腿坐在地上,导入游戏环节。
3) 教师组织幼儿玩猫捉老鼠游戏。
①复习水果的英语单词。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用英语来告诉老师?(a le banana orange……)
②交代游戏方法与规则。
游戏玩法:今天来了一只特别爱吃偷水果的小老鼠,(有老师带头饰扮演)小朋友们就是它爱吃的水果宝贝,小老鼠一个个点小朋友的头一边大声用英语说出水果的名称,若干个后老鼠指定一个小朋友做猫,并大声念出“cat”后马上就跑,而被指定为猫的小朋友就要起身去抓他,如果在老鼠跑回原位前仍未捉到,就要由他来当老鼠进行游戏,如果老鼠在回位置前被捉到游戏就要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游戏中水果的名称由老鼠来自由决定。
扮做水果的小朋友要盘膝坐地,不能到处跑动。
老鼠一定要跑回到刚才猫起身的地方才是安全的。
③为了使幼儿更好的了解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进行。
4) 教师在英语儿歌律动中结束本次活动。
指导语:小老鼠们天快黑了,让我们一起唱着歌、跳着舞回家好吗?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猫捉老鼠的游戏很感兴趣,整个游戏活动中情绪很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了钻和跑的动作,同时也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活动开始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能 ……此处隐藏16697个字……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活动氛围。《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户外游戏活动,主要是通过故事情景,贯穿整个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始终保持以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融入到游戏之中。
我们首先要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程度出发,抓住他们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的特点,老师当“猫妈妈”,幼儿当“小猫”,游戏前可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戏儿歌发挥成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知道找不到“小猫”,“猫妈妈”会很着急;离开了“猫妈妈”,“小猫”会很危险。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该怎么办呢?大家来学一学吧。诱发了孩子的兴趣,接下来老师也无须介绍游戏规则了。
二、充满童趣的情景设置,适时调整孩子的运动量,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效果。
在游戏过程中如还未达到预设的运动量时,就可以改变游戏情节,告诉小猫们:“不好啦,打雷啦!”“快点跟猫妈妈跑回家!” 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了游戏的运动量,取得了科学的锻炼身体的预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对跑回来的孩子说:“不好啦,我丢了一只小猫,你们少了一个弟弟,让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于是大猫和小猫一起喊“猫弟弟,快出来吧!”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他一定会跑到妈妈身边来的。
在反思过程中,我意识到:在游戏中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还是不断挖掘游戏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和发展。
《猫》教案及反思15设计意图:
我园特色活动为纸艺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我们剪纸课题方面的小班原创活动《孔雀开屏》。执教的老师将剪纸技能巧妙地设计在一个有情景的活动中,教孩子运用对称剪法,按一定距离练习剪平行线,给生病脱毛的小孔雀剪羽毛,孩子们在有情景的教学活动中学得很投入很感兴趣。当时坐在后面听课的我也被孩子们那专注的表情所感动。活动后,我就寻思着能否借着这个剪纸活动,在我们班也设计一个类似的、但学习技能要有所提高的剪纸活动,于是我就想到了让小班孩子剪鱼骨头的设想。剪鱼骨头首先要剪小鱼轮廓,还要在平行剪的基础上进行间隔剪,剪出小鱼的一根一根鱼刺,这比剪孔雀羽毛在技能上提升了一步,看来应该能在我们中班开展。于是我就把剪鱼骨头的技能融进《乐乐猫吃鱼》这个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剪的新技能。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在目测的基础上,间隔剪出一根根的鱼骨头。
2.在"吃小鱼"的过程中,体验剪纸游戏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彩纸、剪刀、线、小猫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认识乐乐猫。
——师戴上小猫头饰和小朋友打招呼:"嘿!我是乐乐猫,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吃鱼!
—那我们先去钓鱼吧!
2.乐乐猫吃鱼。
——教师先把彩纸长边对折,单边拿住,开口朝上。
——先剪出小鱼的轮廓,师以乐乐猫身份说:"我家住在山顶上,我先要滑到山谷再翻过一个山坡才能到钓鱼的池塘。(教师边说边在对折的长方形纸的开口一端斜斜朝单边剪一刀,剪出小鱼的三角形尾巴,然后让幼儿照着以前剪山坡弧线的方法剪出鱼的身体。)—师模仿乐乐猫的口气吃小鱼,边吃边示范剪鱼骨头:小鱼真香呀,我已经等不及要吃了,先在小鱼嘴巴上舔一舔,舔出一个小缺口(师在小鱼的头部剪出一个小半圆做小鱼的嘴巴)。
——小鱼的身体我最爱吃了,我要找一个最大的地方一口咬下去,请你们帮我看看哪里的鱼肉最多?(让幼儿明白有弧度的地方是鱼肚子,单边是鱼背这个概念)我要一口一口慢慢吃(师在双边处按一定距离往单边剪,不能剪得太接近单边也不能离单边太远),一块鱼肉吃完了,露出一根鱼骨头,再吃一块鱼肉,又露出一根鱼刺(一隔一地剪出一个个空缺,剪出鱼刺)。
——看看还有哪里也可以吃?(眼睛和尾巴)我最喜欢吃鱼眼睛了(师在小鱼的头上剪一个半圆当小鱼的眼睛)——乐乐猫拿着鱼骨头舔舔嘴巴,拍拍肚子(将剪好的鱼骨头展开给幼儿欣赏):"小鱼真好吃,我们一起来吃小鱼吧!"——幼儿当小猫,学乐乐猫样子吃小鱼,用剪刀吃出一条条鱼骨头。
——师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帮助他把鱼骨头吃出来。
3.晒晒鱼骨头。
——师:刚才我们都学了乐乐猫吃了小鱼,把鱼骨头吃出来了,鱼骨头扔了挺可惜的,我们把鱼骨头穿起来晒晒,等我们肚子饿的时候还能吃。
——让幼儿把穿好线的鱼骨头挂到展示板上,引导幼儿欣赏。
——请幼儿来说说哪条鱼骨头吃得最干净、最完整。
分析与反思:
剪纸活动《乐乐猫吃鱼》,总的来说活动的流程比较顺利,孩子们在"钓鱼"、"吃小鱼"的情景中愉快地学习新的剪纸技能,体验到剪纸游戏的快乐。将剪纸技能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情景中,孩子们是很喜欢的,孩子在活动中的探索也是积极主动的,特别在"吃鱼"中,很多孩子吃完一条还嚷着"没吃饱",还要吃一条,有的孩子甚至一下子吃了三四条,可见孩子对剪鱼骨头的兴趣之高,但热闹过后也突显出一些细节方面的忽视。
其一是教师角色语言的不统一。
在活动中教师是以乐乐猫的身份出现的,应该来说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就是一只乐乐猫的角色,但在实际的引导语里,我一会说"老师",一会说"乐乐猫",给孩子的感觉是老师一会儿在情景中,一会儿又在情景外,没能很好地统一自己的角色语言。我也知道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细到每个词都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我想这次的疏忽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重视,使自己的角色语言尽量统一,给孩子一个统一的印象。
其二是活动结尾情景设计缺乏美感。
剪纸活动属于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最终目的就是要给孩子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乐乐猫吃鱼》的前部分我都是让孩子以小猫咪的身份跟着乐乐猫去钓鱼、吃鱼,孩子们在愉快的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成功地"吃"出了小鱼骨头后,我只是让他们用一根红线把鱼骨头穿起来,晒晒鱼骨头,这个活动在此匆忙结束,没有很好地给孩子以美的欣赏。如果在此处改成让幼儿把穿好线的鱼骨头挂到课前做好的一棵树上,那样效果会更美,也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和同伴剪的鱼骨头,比单纯地用线穿起来要好多了,还可以把数学方面的知识整合进来,挂在树上可以让孩子一起数数晒了几条鱼骨头,鱼骨头有些什么不同的形状等等,这样也更加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树上晒鱼骨头这样的情景会和前半部分的情景能更好地链接起来。活动设计时我只重视了如何来引导孩子能更容易完成剪的任务,而把作品的展示淡化了,而恰恰这个细节的简化也给我的这个活动大打折扣,这点是一个很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