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5:09
关于文言文教案4篇

关于文言文教案4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 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二、质疑:

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 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 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

强调:知=智 读音 zhì

8、教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

学生:同桌互相读,评价、画五角星。

9、 教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效果不错。

教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学生一齐读课文。)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美妙的动画和音乐中欣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画五角星的办法,肯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师:

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交流:

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机强调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富有智慧啊?

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的意思。)

5、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 ……此处隐藏3192个字……国情感。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已经复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明确考点和课堂环节

文言文考点:文学常识、名句默写、实词虚词、节奏断句、语句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环节:背默板块——译释板块——整理板块——理解板块

三、背默板块

1.合上课本,齐答:《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邹忌诺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

2.表格比较记忆: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春秋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战国时期

3.学生背诵《曹刿论战》。

4.布置课下检查《邹忌讽齐王纳谏》。

5.当堂默写课内名句。

3.核对答案,订正错别字。

四、译释板块

1.指导翻译释词的方法。

2.示范释译词句。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练习翻译。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五、整理板块

1.整理课内通假字。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3. 动手整理课内古今异义词。

4. 一词多义词整理复习。

六、理解板块

提出两课内容中重点问题,学生思考口答。如果有难度,可以展开讨论。

(1)《曹刿论战》一文的文眼是“远谋”二字,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呢?

(2)曹刿入见,问“何以战”,鲁庄公摆出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最后一条,原因是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策略,高明在何处?

七、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围绕中考考点,我们以四个板块复习了文学常识、课文背默、实词用法、文句翻译和内容分析。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重点虚词用法归纳,我们将在第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时进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复习任务还要请各位同学课下完成,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的复习方法,课下有步骤地复习,力争让第一轮复习落到实处,夯实基础,减少中考中文言古诗部分丢分现象。

八、作业

1.以表格形式整理本册八课文言文中的17个通假字。

2.记忆复习一词多义表格中涉及这两课的32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四个板块的步骤复习《愚公移山》。

九、板书设计

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释词原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课堂板块 一、背诵默写 二、解释翻译 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三、归纳整理 四、内容理解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战国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春秋时期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徧 遍

biàn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十、课后反思

文言文教案 篇4

阅读下在的文字,完成16—20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时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1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信评论

B.每进见难问诘难

C.饮酒不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判罪

17.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各为赋

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

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

②于是以罪诛修

18.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甚异之

②植既以才见异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19.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2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译: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译:

《关于文言文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