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草原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 篇1活动名称:
草原上的舞会
活动目标:
1、能不受事物颜色,形状,大小,排列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守恒。
2、能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使幼儿摆出相对应的图案。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彩色吸铁石、不同图形的卡片
知识经验准备: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小朋友们,看看前面的大草原,漂不漂亮,今天在这片丽的大草原上要举办一场舞会,我们来看看都谁来参加了这场舞会。”,通过幼儿熟悉的音乐,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出示半张红太狼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来参加的这场舞会,幼儿猜出是红太狼之后,出示排列整齐的五张红太狼的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五,然后请一名幼儿将图片上红太狼排列出来的队形用红色吸铁石摆放在黑板上。然后用相同办法请出美羊羊,用黄色的的吸铁石将美羊羊的队形摆放在黑板上。
(3)让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吸铁石,通过点数的方法得知,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4)接着将故事进行下去,红太狼和美羊羊得知自己和对方一样多之后,美羊羊将自己变大并且换了一个队形,红太狼也换了一个队形,让5只变了队形大小不同的美羊羊和变了队形的红太狼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一样多还是谁多谁少,得出结果,他们虽然队形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5)结束故事:红太狼知道自己怎么变也没有美羊羊多,不高兴的回家了,而美羊羊在红太狼走后,自己跳的很开心,一直跳到天黑,也回家了。
操作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出示四组图片,请小朋友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只要答对就奖励幼儿装有图片的信封,第四组图片是老虎和松鼠的比较,比较完交幼儿《上山打老虎》的手指操,巩固知识。
(2)让四组幼儿打开老师发给他们的礼物,根据小组编号,按照幻灯片上出示的图片,摆出相应的图形,谁先摆好,将摆好的图片摆到前面的黑板上,四组全部摆完之后,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让幼儿去外面寻找自己喜欢的数字五,进行比较: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双手,比较他们的手指是不是一样多。
草原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此处隐藏9773个字……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