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下学期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5:04
数学下学期教案

数学下学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下学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下学期教案1

地点、班级:

杭州长青小学四()班类型:现场新授课

执教:

蓝金霞

课堂谈话:

互相认识

一、引入

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a+b=b+a(a+b)+c=a+(b+c)

二、新知

1、猜测:乘法中有什么运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12=()+21

51+13+17=51+(()+17)

12*7=7*()

11*14*5=11*(14*())

生填空,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我们来研究研究后面两个算式(板书这两个算式)

3、看12*7=7*12

对照加法交换律,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这样的算式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17*5=5*17

引导得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们会吗?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数?

4、小巩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890*120=120*980()

160*38=38+160()

5、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式子11*14*5=11*(14*5)

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什么?

反馈:运算顺序变了,积不变。

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第一个先算11*14,第二个先算14*5

那个方便一些?

这两个算式可以填什么符号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得出: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6、回到刚才的算式里这两条条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条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这个B可以代表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5*37*2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课件讲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4、34、55、12、1110、25、2

3、仔细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积吗?

25*9*125*4*8

数学下学期教案2

目标:

1、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

3、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

云朵图片(上标数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数字卡片或雨点数量卡片,充当小水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16页(雨衣雨伞雨鞋图片操作材料)

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下了几滴雨?(教师模仿雨滴声,如"滴答滴答",下了两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数与量的对应。

2、出示云朵,请幼儿根据云朵上的数字,在云朵下面贴上相应数量的小雨滴。

3、如图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请幼儿根据小雨滴的数量在云朵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如图2

三、雨点和水圈

1、小雨点落在地上,会变成了什么呢?(一个个小水圈)

2、你觉得地上的这个小水圈会是哪为云朵妈妈身上落下来的呢?(小水圈的圈数与云朵上的数字或雨滴数匹配)如图33、请你来帮这些水圈宝宝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妈妈吧!

四、游戏

(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谁想上来踩一踩?(请两位幼儿上前分别踩两个不同的水圈,如一个水圈内标有数字5,一个水圈内标4个小雨点)

2、他们刚刚是怎么踩水圈的?为什么踩的不一样?各踩了几下?

3、穿好我们的小雨鞋,我们一起来踩水圈吧!(幼儿自由选择雨圈踩一踩)

(二)雨伞、雨衣来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录音)下雨啦,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幼儿自由躲到雨伞底下)

2、发现雨伞上的秘密,学会看标志提示信息。(如雨伞上是数字5或者5个小雨滴,就请5个幼儿藏到这把雨伞下)

3、如果个别幼儿落单了,无法组成雨伞上的数或量,教师可提醒幼儿穿雨衣来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个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们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来吧!(请幼儿说说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规律给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雨衣雨伞雨鞋排排队。(教师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图,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后半部分接龙排序)如: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按颜色排序)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按种类排序)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按颜色和种类两种特征排序)

六、结束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数与量,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数学下学期教案3

第2课时相遇问题

年月日编号: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此处隐藏7220个字……学导入:

用童谣导出教学课题:幼儿教师唱自创乐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子水里游,三象小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玩。”请出数字孩子1、2、3。如此数字孩子是否象乐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子与小耳朵哩,让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吧。|

(二)、教学开始:

1、请出数字孩子,用数字与图片相应,让孩子瞅瞅数字是不是象童谣中唱的一样,加深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与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幼儿教师自由展示大数字卡,让孩子念出小卡片上对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幼儿教师:此刻请孩子伸出你敏捷的小手,告知我你的小手均有那一些本事?(孩子自由回答)如此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幼儿教师带着孩子用手指表示1、2、3,与此同时改正孩子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而言,你来比。幼儿教师讲出数字,孩子用手指来表示。与此同时也可选取孩子担当小教师。

5、游戏:看物品出手指。幼儿教师从魔术袋子中取出对应数目的物品,让孩子讲出数字与此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目是几。

(三)、教学完结:

孩子们真优秀,此刻数字孩子请孩子与他们一块儿做游戏。带着孩子随Music走出教学室,(草地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着孩子玩找数字孩子的游戏。)自由完结。

四、教学汇总:

幼儿教师针对孩子今日的表现予以具体的点评,夸奖与勉励在教学中表现踊跃的孩子,使其产形成功感与欢快感。与此同时思考到哪一些能力相比之下比较弱的孩子,提高其自信。

五、教学扩展:

幼儿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可在益智区里投放今日所的教学用具与有关教学教学用具,以就令孩子课在区域教学时,及时的来动手操作今日所学的内容,加深其对今日所学内容的理解。

数学下学期教案14

活动名称:

气球飞了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色气球各1只,统计表一张。

2、数量1~4的点子卡片若干,彩色笔若干

3、《数学》上P.2。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气球——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

教师拿出气球,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启发幼儿说出;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就是2只气球。

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

二、观察画册《气球飞了》

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说一说,天空有几只绿气球?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一共有几只绿气球?幼儿点数后知道: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数一数,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幼儿说出其数量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4,使幼儿知道: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找一找,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

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

三、讨论交流——想一想,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结束

五、课后回顾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数学下学期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花环、手链、项链的半成品材料若干,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1)教师: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2)教师:去小熊家有三条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条小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走的是怎样的小路呢?

小兔:红蓝排列的小路。小猫:红黄黄排列的小路。小狗:红黄蓝排列的小路。

2.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教师:三个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开心了,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这些食物可没那么容易哦!小熊还为小动物们提供了没有装饰完的盘子呢,我们只要把小熊的盘子装饰完,最爱吃的东西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颜色(红黄方块)一格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小猫:不同大小(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格二的排列下去(小鱼)小狗:不同形状(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一、一的排列(骨头)

(二)应用创作

1.简单介绍活动内容。

教师:小动物们吃完小点心可开心了,小熊还想请你们开个舞会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打扮一下吧!这儿(出示成品)师:这儿有花环、手链、项链和小旗,戴在身上可漂亮啦!

(出示半成品)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什么呢?可是要装饰这些东西可不是随意的哦,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排序的,如果不按规律的话可不好看哦!现在请你们选择一种去装饰吧!

2.幼儿小组活动。

(三)评价活动教师: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可以去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装饰的,请爸爸妈妈帮我们戴一戴。

教师:谁愿意上来讲讲你装饰的是什么?是按照什么规律做的呢?(评价正确的2人)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去小熊家跳舞吧!舞会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把东西放回篮子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下学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