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路》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路》教案1教材依据: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设计理念:
1、能力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整合资料,融会贯通地开展互文学习。
3、大语文学习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入丰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成果。
教材解析:
《天路》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屈塬创作的《天路》歌词,后文是关于青藏铁路的简介内容,介绍了“天路”的名称来历、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修建青藏铁路的实际困难、修建过程中的突破性壮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前文作为一首诗歌,易于诵读展示,表达情感。后文起补充说明作用,只有建立在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背景资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指导学生分不同方面了解事物、借助资料理解文本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够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层次,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很浓厚,诵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能结合文字资料和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解读文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歌曲演唱兴趣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结合文本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文中的背景资料了解关于青藏铁路的相关信息,在互文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结合“路”的主题,抓重点词句,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重大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路”的含义。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提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互文理解,把握主要主要内容,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和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学习自主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修建过程中的壮举及修建成功的意义。
教法:互文阅读法、词句品析法、拓展学习法;
学法:自主阅读法、信息整合法、批注理解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歌曲《天路》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路”,谁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路对人们的作用?
(课件出示: 有了路, 。)
是啊,路连接着不同地区的人们,把我们的世界开拓得更加宽广。今天,我们要了解一条特殊的路——天路。(板书课题)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又怎样的疑问?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为什么把这条路叫做“天路”?天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怎样修建的?“天路”对人们来说有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学习课文:
1、读文明内容:
(1)看看我们的课文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文本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对于“前有诗、后有文”的文本格局有初步的了解)
(2)自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读音,把新词和读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尝试找找开课质疑的答案,写上一两个词标注一下。
(学生自读、勾画、思考、做批注。)
(3)同桌两个人互读课文,检查字词认读,达到正确流利。
(4)教师出示新词、重点句考核、正音,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文本内容解读重点词语。
(如:世界屋脊、
(5)组织交流:
你找到自主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吗?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对于课题质疑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有条有理。在此基础上,明确背景资料部分的内容层次。)
对于这首歌的歌词你又了解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品文学方法:
(1)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歌词,后面是背景,各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是情感的表达,背景是情感的积淀。)
(2)我们先从哪部分开始呢?
(引导学生明确,理清内容、熟悉背景,才能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如何表达。)
(3)指导抓关键词学习: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第一自然段)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在读这一段时,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颇有感触?
预设:抓住两个“最”字体现青藏铁路的独特地位。
抓“犹如一条巨龙”体会青藏铁路的雄伟壮观。
抓住“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体会修建的难度。
(指导学生结合发现写批注。)
小结:静静地读,总有一些词句扣动你的心弦,那就是最具有感情和意义的地方。
(4)自读背景资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标注出来,联系文本内容体会,尝试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
(5)组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本组同学交流,丰富认识,并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抓住“生命禁区”、“世界性难题”体会环境的恶劣‘
抓住“大无畏”、“世界之最”体会修路之难、成就之大;
抓住“钢铁大动脉”体会青藏铁路的战略性意义,抓住“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体会青藏铁路的情感意义。
(7)“我还有话说”: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丰富认知。)
3、吟唱表情意:
(1)当我们了解了背后的一切,再回头看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回文整合,丰富认识:不仅因为它修建在“世界屋脊”上,“其势近天”;修建过程克服 ……此处隐藏4281个字……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
神奇——天路——天堂
《天路》教案6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把人们耳熟能闻的歌曲引入到课文中,要把资料巧妙地结合到歌曲中去。《丝绸之路》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邓稼先的人生之路》《蜀鄙二僧》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学情分析
1.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为什么犹如一条神奇的天路,是修建它时所遇到的的三大的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也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青藏高原会有一些认识,但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没有亲身体会,只听电视说,都是听的和看的,对于“天路”的称谓只是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在建设这个铁路中显现出中国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的实力,学生会感受不深。让学生先完成“唱所欲言”——看课件(青藏高原的美景)——教师表演唱“天路”——看青藏铁路简介——学生讨论——说一说看法——看歌词,理解字、词意思——学生跟唱“天路”——激起
3.学生认知障碍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天路”的称谓。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科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天路》。3.资料的充分利用为理解做准备。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自读自悟,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 学生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由《天路》引出,激发兴趣
1. 教师放《天路》的歌曲,学生听后谈出感受。
2. 学生看‘畅所欲言’:说一说你知道的路(水路、空中走廊、邮路、海上航路等);
3. 思考:你为什么喜欢它?为什么认为它重要?修建它的过程是怎样?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4. 再放这首歌曲;板书并齐读课题:天路。
二、 介绍西藏,青藏铁路
1. 学生反馈收集的资料,教师整理归纳。
2. 课件出示一些青藏铁路以及修青藏铁路的画面。
三、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音、形、意。
2. 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3. 抽读生字,检查读音。
4. 强调字形。
5. 理解词语的意思。
6. 自由读歌曲。
7. 指名逐节读歌词,正音,小组轮读。
四、 快速浏览,歌曲写了什么?资料中又写了什么?
五、 课堂小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天路呢?
六、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学唱《天路》
第二课时
一、 再唱歌曲,感受“天路”
1. 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跟着哼唱。
2.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二、 研读“天路”,仔细感悟
1. 思考: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神奇的天路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2. 小组交流,回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 集体交流:
(1) 汇报第一自然段。
(2) 汇报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3) 汇报建设者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创造了哪些奇迹。
(4) 汇报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
【彻底解决了人员和物资“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
有力地促进藏族人民与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促进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三、 拓展延伸
思考: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彻底改写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四、 总结全文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奉献之路。
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五、布置作业
1.办一期青藏铁路的手抄报。
《天路》教案7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
3、通过学习,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路的含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资料。
课时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悟、唱四个方面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动手搜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铁路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让动听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们快乐的歌唱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资料
2、观看后谈感受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诗
三、悟课文:
1、师问:你知道当时工人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的吗?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感悟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修建的艰难。)
2、指明读2、3小节谈感想
1)生勾画出如果铁路修到我家乡,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教师导读,生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带来的变化
3)从重点词盼望中感悟人们对铁路的渴望
3、师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用一个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4、男女生对比读第2和第4自然段,体会人们实现愿望的心情
5、师加感叹词啊,生齐读第5小节。让学生体会铁路修到我家乡,人们的激动与开心。
四、观看多媒体并齐唱《天路》
五、拓展:由陆路、水路、航路、商路联想到知识的道路,祝福孩子们在通往知识的天路上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盼望
天路
看
欢聚一堂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