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教案1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
3、通过学习,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路的含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资料。
课时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悟、唱四个方面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动手搜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铁路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让动听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们快乐的歌唱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资料
2、观看后谈感受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诗
三、悟课文:
1、师问:你知道当时工人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的吗?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感悟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修建的艰难。)
2、指明读2、3小节谈感想
1)生勾画出如果铁路修到我家乡,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教师导读,生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带来的变化
3)从重点词盼望中感悟人们对铁路的渴望
3、师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用一个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4、男女生对比读第2和第4自然段,体会人们实现愿望的心情
5、师加感叹词啊,生齐读第5小节。让学生体会铁路修到我家乡,人们的激动与开心。
四、观看多媒体并齐唱《天路》
五、拓展:由陆路、水路、航路、商路联想到知识的道路,祝福孩子们在通往知识的天路上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盼望
天路
看
欢聚一堂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人间天堂
《路》教案2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浆来做彩色的路。
2.体验与同伴一起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色纸浆颜料、卡纸(小路的形状)、背景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宝宝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里走走看看。(跟着老师开火车进教室)
二、观察背景图
1.老师指着背景图说:“你们看,这儿有谁在公园里玩?”
2.“呀,谁在哭?为什么会哭?”(没有路)
三、师幼共同造路
1.教师出示卡纸,并示范将各种颜色的纸浆装饰在卡纸上
2.放音乐,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作画。
3.教师将完成的小路装饰在背景图上。
四、结束部分
路铺好了,小动物们十分开心,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
《路》教案3教学目标:
1、理解情不自禁、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羡慕、恋恋不舍、愣愣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猜谜语。
(课件出示:有脑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不差。)
(电脑。)
2、真是聪明的孩子!是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你们对电脑了解多少呢?
(电脑可以用来打文件、打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
3、看来呀,你们对电脑的了解还真不少呢!电脑可以做这么多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电脑世界吧!?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什么是信息高速路?跨上信息高速路是什么意思?信息高速路有什么作用?)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读通课文;(2)思考刚才同学们所提出来的问题。
2交流自学成果;
出示词语:
网络 家庭 敞开 恋恋不舍
(2)检查读书情况(中下学生一人一段 并及时订正)达到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3)通过读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简单的说说)
(4)你能简单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网络是什么和网络有什么用处)
(5)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读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
2、同桌互查
3、仔细看看这些字中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提议老师板书范写。
5、学生抄写生字一次,难写的多写几个,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几个词语根据第一课时学生提到的几个难写的词语或者重点的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网络是什么和网络有什么用处)
3、这堂课我们就跟随小作者到电脑网络里走走,看看这新鲜玩意儿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和方便。
二、学习课文
(网络是什么)
1、找到爸爸说的一段话(出示)
(1)自由读 指名读
(2)这段话就是告诉了我们什么?(网络是什么)
(3)网络到底是什么?你从爸爸的话中,以及加上自己的生活实际简单的讲讲吧。
(4)重点教学: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步全球的蜘蛛网
进入网络,就好象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5)你是怎么理解为什么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呢?
结合课文的语句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联系生活实际)
2、朗读指导
(网络有什么好处)
1、默读3、4、5自然段 边读边思:网络有什么好处?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指名读)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
< ……此处隐藏15276个字……>b、夜晚的北极星像什么?引出“盏”。c、认读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书写“盏”。(出示两个书写不同的“盏”,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中该注意什么?)
d、夜晚的北极星这盏指路灯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夜晚星空图。)这七颗星想什么?叫什么?它在夜晚的时候会告诉迷路的人们什么?(相机板书“北”)
e、语言创设情境,怀着轻松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汇报二:大树在阴雨天帮我们辨认方向。(出示阴雨天情境图)
a、生读文
b、学习反义词“稀”和“稠”、
c、看图辨认哪边“稀”“稠”?哪边“南”“北”?(相机板书。)
d、启发学生质疑并解疑。
教师引导:聪明的孩子不但会回答问题,还要会提问题。你看看这小节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提不出来没关系,老师问“为什么枝叶稠的一边是南面?”谁会补充下半句?
e、指导朗读,并评价。
汇报三:沟渠里的积雪在冬天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引导学生自己质疑。
引导:沟渠里的积雪有的化得快,有的化得慢,那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
c、实物分别演示沟渠里的积雪和山坡上的积雪如何帮我们辨认方向。(注意区别山坡与沟渠的不同,可让学生板书“南”“北”。)
d、生读解疑后的第五小节。
(3)、回顾自学情况。(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表格简单明了的特点,为学生提出小组共同学习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快速的理解其他三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自学能力。并在汇报交流中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同时采用实物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表格完成,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再次将掌声送给自己。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和张老师一起去美丽的郊外去游玩吧!(出示美丽的郊外风景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3、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可加入自己的动作。
(2)、师总结
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之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多多(观察),用自己的脑袋细细(思考),这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资源的作用,通过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郊游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创作表达做好铺垫。
三、拓展延伸:
1、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吗?(生自由交流)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天然指南针,教给学生辨认方法。(课件,实物出示。如:苹果、树桩、大雁、向日葵等。)
3、根据所学各种天然指南针的辨认方法,并完成小诗。(课件出示)
苹果是个忠实的向导, 树桩是个天然的指南针,
它在____指引方向。 它在_____指引方向。
红的一面是____, ____的一面是____,
黄的一面是_____。 _____的一面是_____。
(后略)
4、教师总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热爱和探索,实现情感目标的完成。
四、布置作业
《路》教案15教学目标:
1、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2、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运用其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3、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难点: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
媒体设计:
1、东山魁夷作品以及其他相关作品图片。
2、魁夷生平资料和罗丹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
(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活动一:走进东山魁夷
1 、介绍东山魁夷生平: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贯通古、今、东、西,在音乐、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多个领域都有深厚修养。其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散文富有诗意。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
2 、少年的东山魁夷体弱多病,在山里养病期间,他独自在葱郁的树木、树影边写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后来,他又经历了战争、双亲的死亡、弟弟早逝等悲惨的生活体验,但在他的心底一直藏着一条路,那就是不断追求探索崭新的艺术之路。
活动二:一条崭新的路
1 、师生共同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给人宁静的感觉,因为东山魁夷擅长用蓝色、绿色等同类色彩进行厚涂法来表现。《山谷》这幅作品作品的色彩对比却比较强烈
2 、讨论欣赏东山魁夷的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
活动三:我“读”东山魁夷
1、东山魁夷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名字对中国的画界并不陌生。但东山魁夷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可能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读东山魁夷的散文和随笔,你会感到心醉,因为一个画家的眼睛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更具色彩灵感,真正有“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
2 、东山魁夷美术作品中的诗歌和散文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诗意和画境中倾注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真挚情感。
3、通过东山魁夷从事艺术创造的故事的学习和了解,展开讨论,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创造生活和美”这个主题进行思考。什么叫做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看事物(世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与普通人的眼光有什么下同?自己用简单的话说出来。
活动三:世界就在我的手中
1 、运用东山魁夷在色彩的创作特点,鼓励学生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并对局部的形态作比较细致的处理。学生用色彩尝试这样的表现。
2、作品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