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又”字旁,学会又、双、晶、炎、众5个字。
2、学会在读文中理解字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炎”和“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字吗(板书出示:日、火、人)、(课件出示:林 羽 从 森),今天想不想再来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现在你来仔细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儿歌,指板书《两个又字做朋友》,在我们这首儿歌中,还有一些类似这样的字,自己读读这首儿歌,看看读完后谁能找出这样的字?在儿歌中圈出来,注意读准字音。
二、学习生字
1、音:师:谁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师:如果没有了这些拼音的帮助,你还认识他们吗?谁来试一试?
2、形义结合:学习双。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认识它们了。
这个字认识吗?(板书:又)谁来读读这个字?
师:(1)你们知道过去的“又”字表示什么吗?过去一只手就用一个“又”字来表示。
(2)要是两只手呢?你来猜猜是什么字?
(3)快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双”的。
(4)“又”字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遇到它,它作为一个偏旁,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偏旁,“又字旁”。
(5)我们还可以用儿歌记住这个字:“两个又字做朋友,好像我的一双手。”
(6)手我们可以说一双,你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说“一双”吗?(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袜子、一双眼睛)
3、学习“众”。
(1)刚才xx同学表现得特别好,坐得直,听讲也好,我请她到前面来,你们说现在台上站着几个人?那我在台上只写一个人就行(板书:人)。如果我再请一个人就是几个人?再板书一个人。如果我想请很多表现好的同学都到台上来,让老师认识认识他,我要是把每个人都写下来可要累坏了,我们的祖先可聪明了,把三个人放在一起就表示很多的人就用“众”字。
(2)刚才你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请你们轻松一下,再来听一首小儿歌。(放录音)
(3)谁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这么多同学都在听这首儿歌,那你们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说一说。我们都是听众。
(4)欣赏表演,你们在下面看,用一个词来说一说你们是什么?你会用众组哪些词?
(5)谁能说说你还在哪儿当过观众?
4、自学“炎”和“晶”。
(1)出示自学要求:说说这个字是怎样组成的?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这个字在哪句话中,请你读一读。
(3)我们刚刚学过了“众”,三个人就表示人多。那你看看这个字(出示“晶”),日就表示“太阳发出的光”。三个日字在一起呢?(到处都是耀眼的光)。你们闭上眼睛想想,夜晚当你看到满天都是星光闪闪的,你感到怎么样?(亮晶晶)
(4)你还见过什么是亮晶晶的?(项链钻石衣服上的亮片……)
(5)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用“晶”组词。
三、指导书写
1、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四个字,书写时注意什么?
提示:你们能不能再仔细的看一看,这三个字的每一部分还有什么细微的变化?(所有左边和上边的最后一笔捺都变成了点。)
2、自己独立描红一个,再写1个,练习书写。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儿歌当中学习了四个非常有意思的字,他们分别由相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还有的由三个字组成,一个在上面;两个在下面,(品字结构)。你们记住这些字了吗?考考你们。听写。
板书设计:
两个又字做朋友
又 双
人 众
火 炎
日 晶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2一、周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手和脑”这一主题展开,编排了《手和脑》、《乌鸦喝水》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
生字: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提”“弯钩”与“斜钩”。
积累: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两件宝》。
2、认识自然段,学习给段标序号。
3、区分“怎么”和“什么”,练习在句子中使用。
三、周学科融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体会动脑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具有勤于思考和勇于实践的探究意识和积极创造性。
四 周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手和脑”这一主题展开,是学生认识自我的第一个单元,告诉学生:人类一切劳动都靠手和脑.进一步说明手脑并用,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勤动脑动手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内容:学习以“愿望”为主题的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及识字、写字、造句、听故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篇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友好的措施;知道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2.识字29个,写字15个。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主体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拔苗助长》的寓意。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7——8课时。
第一课时 拔苗助长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寓言《拔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拔苗助长》。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拔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2. 互教互学生字。
3.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 ……此处隐藏18315个字……的声音,细雨洒在房檐上的声音,那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轻轻的)
你来试一试,谁能读的更好?
(4)春雨轻轻的,细细的,女生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5)春雨轻轻的下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下春姑娘轻轻的脚步。读——
2.学习第二句
(1)春雨轻轻的下着,淋湿了房檐,可房檐到底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己快速读读第二句话,配合插图,答案一定回出现。
(2)谁找到了房檐在哪儿,能上台来贴一贴。(贴对了老师标红)
(3)他贴对了吗?把掌声送给他。
(4)哦,这就是房檐(ppt图片)
房檐挂上了一串串的——水珠。春风吹来,有一串小水珠落在了我的手上,谁能把它挂在房檐上?(请生挂)
(5)他挂对了吗?(对了)挂就是由上往下的悬在空中,伸出你们的小手,春姑娘送给了你们每人三颗小水珠,我们一边读这句诗一边把它挂在房檐上吧。(师生共同做动作,一边动作一边读)。
(6)房檐上挂满了一串串水珠就像小铃铛一样,男同学来读一遍。
3.学习第三句
(1)师:在课文里还有一种声音,你找到了吗?指名回答。(丁零当啷)
(2)听!丁零当啷的雨滴声和声音很像?(铃铛)
{师出示铃铛并摇一摇}听!铃铛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提醒学生把丁零当啷读得清脆、响亮)好的,那一阵春风吹来,小铃铛唱起歌来了,谁来读一读这句。(指名)
(4)好的,又清脆有好听,全班再一起读一读。(齐读)
4、品读第四句。
(1)你们好听的声音把谁招呼来了?(指名回答:小燕子)。
(2)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干什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孩子们,谁能和黄老师打打招呼吗?
(4)哦,你打招呼用上了手,用上了口。所以招呼,招字是提手旁,呼字是口字旁。以后小朋友们和别人打招呼也记得要用上手和口。
(5)想一想,春雨会如何和小燕子打招呼呢?它会说些什么?谁也想试一试?
(6)是的,那让我们变成春雨,一起热情的招呼去小燕子吧,起——
(7)让我们读的再活泼热情一些,不然小燕子课听不见,起——
5、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春姑娘带来了春雨,送来了美丽的雨铃铛,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读课文,感受春姑娘的美丽,雨铃铛,起——
四、拓展提升,开拓视野。
孩子们,小燕子飞回来了,可是它对雨铃铛说,春天只有我回来太寂寞了,请你再去招呼些朋友们,让他们回来让春天更美更热闹吧。
那你们想想春雨还可以招呼谁呢?它又会怎么和它们打招呼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来说一说。
交流汇报。
果然,在大家的招呼下它都会回来了,春天更加热闹美丽了。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雨铃铛的美丽。起——
五、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一首儿歌《下雨沙沙》,一起再次去感受春雨的欢快。(播放下雨啦)
回家记得把这首儿歌分享自己的把把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喜欢上这个神奇的雨铃铛,下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做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
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