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58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2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态度价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2、看了课题,你脑中有何问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

(2)形近字辨析,组词。

(3)生字描红。

2、检查读书情况。

(1)、自由读书,做到正确、流利、初带感情。(教育学生把书读熟、读透)适当讲解煮书的古训。

(2)、同位检查读书情况。

3、分段。

按老师给出的提示为文章分段。

第一段(13)励志学画的原因。

第二段(46)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段(78)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交流收获。(识记的字词、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资料——————)

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理解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2、理解励志

上节课有同学说励志就是立志(下边板书)那么我们把励志改为立志行不行?这个问题不先回答,等这节课快结束时再告诉老师好吗?

二、问题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问题:为什么励志、怎么励志、结果怎样?

2、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提示:浏览就是快速的看)

3、黑板出示:徐悲鸿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

4、质疑:为什么徐悲鸿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文章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引导学生理解:用因为——————所以———————说:因为徐悲鸿刻苦努力,得到老师的看重,所以受到外国学生的嫉妒,受到了侮辱。(让学生理解徐悲鸿当时刻苦努力)

2、学法指导:

(1)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很不礼貌下加了着重号,说说你为什么加?

A、强调:外国人不礼貌除了嫉妒徐悲鸿的才能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极端贫穷落后,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让人看不起。关于当时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收集了。

B、你能把很不礼貌读出来吗?

C、你读的仅是不礼貌,还不是很不礼貌。同位间讨论一下,想想当时

外国学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语气,一会找个同学表演一下。

(2)、引导:那个外国学生仅仅针对的是徐悲鸿一个人说的吗?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拿笔画出重点的词句来。

2、交流

(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A、怎样理解更

B、他具体又是如何做的呢?作者写了几个方面?

(2)学习:勤奋

A、抓住:每逢——————就——————、一画就是一整天、很大提高等理解。

B、是呀,一画一整天,真像一匹不疲倦的骏马。每逢节假日别人玩去了,可他却画个不停,你能想象他平时是如何学习的吗?

(3)生活:清苦

A、理解清苦十分清苦是穷得不能再穷了,苦得不能再苦了。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B、抓住:只、小阁楼、经常、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理解。

C、他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引导省钱买绘画用品,也是为了学习)

D、老师查阅了一些资料。1921年,法国国家美术展开幕——————(教参115页)

3、以读代讲。

(1)同学们请端起书,(饱含深情地)徐悲鸿为了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读—————

(2)板书:震惊。怎样理解它?(体会外国学生的前后态度)刚才是哪位同学表演的外国学生?现在在请你表演一下,现在应如何读这位外国学生的话?

(3)同学们,从徐悲鸿的身上你看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了吗?

(4)谁能看着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5)自由阅读,重温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四、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课题的励志能改成立志吗?(因为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不是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学画的。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徐悲鸿原来就很刻苦;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他更加奋发努力了。)

2、理解励志(黑板):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3、总结: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

4、同学们,学到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此处隐藏15339个字……力吗?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齐读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过渡:第四小节总写了徐悲鸿是如何奋发努力励志学画的,你从哪些地方的描写中具体体会到徐悲鸿的奋发努力。

分: 第5小节:

(1)哪些词语突出描写了徐悲鸿奋发努力?谁来读一读?星期天别人都休息了,而徐悲鸿却在——,圣诞节时,其他人都享受节日的气氛,而徐悲鸿他却在——,复活节时,其他人都尽情地放松自己,而徐悲鸿却在——,他上午在潜心临摹大师作品,中午仍然在——,晚上依然在——,在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徐悲鸿的勤学苦练、有志气)(板书:勤学苦练)

(2)是什么力量支撑徐悲鸿用惊人的毅力勤学苦练。

齐读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第6小节:

(1)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心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语深深震撼了你?(他的生活为什么要如此清苦呢?

(2)你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吗?

(3)是什么力量使徐悲鸿甘愿清贫,勇敢地面对苦难?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

3、徐悲鸿如此奋发努力,他真像一匹——。师生接读第四自然段。(出示《骏马图》,徐悲鸿画马,也爱马。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课文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样写文章的层次很清楚,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多用这样的写法。

四、精读体悟成功:

1、徐悲鸿付出的努力有没有得到回报?从那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是什么意思?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呢?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指名读第7小节。?

2、你能引用其他名人的故事来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吗?(怀素、梅兰芳、王羲之、齐白石)其实,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就连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你能不能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来说几句话呢?

五、内化迁移,激发励志情怀。

1、三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徐悲鸿把满腔的热忱和远大的志向化作了支撑自己前进的强大动力。终于,他成功了(引读)“徐悲鸿在巴黎……轰动了整个画界。”

2、面对徐悲鸿的成绩,外国留学生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请你和前文对比着读一读.。

3、徐悲鸿只改变了这一个外国学生的看法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轰动)

4、三年的努力成绩斐然,徐悲鸿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画界,令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悟?你想说什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7、当徐悲鸿受到歧视时,徐悲鸿认为(引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现在你能体会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吗?

8 徐悲鸿励志学画,用他的行为诠释了“真正的中国人”的内涵,让我们领略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风采,他是千千万万国人的代表。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读书,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2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受到外国学生嘲笑后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子,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理解能力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及做法。

2、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树立立志爱国,矢志报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体会徐悲鸿励志成才的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体会徐悲鸿是怎样为民族争气争光的。

教学方法:引读法、读中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上节知识回顾

1、课文介绍了徐悲鸿的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能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语句。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出示课文片段,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初到巴黎时遇到了什么事?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激怒”、“偏见”是什么意思?

2、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思考:“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徐悲鸿说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又是如何来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想一想:中心句是什么?

2、交流。

3、比较句子。

(1) 徐悲鸿每天坚持画马。

(2)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想一想:两个句子哪一个写的好些?为什么?

4、播放徐悲鸿学习作画的图片。

5、交流:说一说你对“功夫不有心人”的理解。

6、指导朗读课文。

徐悲鸿以自己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作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画界,是欧洲人为之震惊,实现了他要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愿望,连那位嘲笑他的那位外国人为之折服,让我们听一听外国人对他的评价吧!

  (三)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 齐读课文 想一想: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那位外国人为什么会向徐悲鸿鞠躬?

2、“震惊”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课文。

  (四)合作交流 升华感情

想一想:外国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说:此刻你的想法。

  三、课堂总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法国留学是因为——而被人瞧不起,最后在徐悲鸿的顽强努力下,是那位外国人认输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徐悲鸿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四、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1、 用上下列词语,试着复述课文。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2、 以“徐悲鸿爷爷,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想。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