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56
精选水教案模板合集10篇

精选水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材说明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过少,所以在教学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一分钟内自我检查订正,并跟同桌说说,你找到写错别字的原因。

3.导入新课。

二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屏幕呈现傣族人民泼水的欢乐场面。

2.去了西双版纳你最想干什么?

3.师生共演坐火车去西双版纳。

三整体感知体验欢乐

1.自由朗读课

(提醒朗读时注意读书姿势、表情等)

2.课件出示问题。

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泼水的句子和欢乐的场面吗?试试看,相信你能找到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完整,并对回答好的同学,老师示范表演泼水的动作并送上祝福的话。)

3.屏幕出示泼水场面。

①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画面。

②师生共演泼水的动作。

(让学生知道应一边泼一边送上祝福的话。)

③指名表演。

A 生评。

B 询问有几种泼水动作。

(老师举例点拔,让学生明白灌和泼的不同之处。)

④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内容:“开始泼水了,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⑤指名读,师生共评。

⑥个人大挑战比赛读。

4.傣族人民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呢?

①生生互说。

②生自由朗读。

③小组比赛读。

5.如果你是傣族人民,泼水节这一天早上你会干什么?

四巩固练习,推向高潮。

(师带“记者证”)

1.傣族人民你们好,我是灵宝电视台的记者,询问一下,老爷爷你为什么要在清水里滴香水,撒花瓣?

2.小朋友,你的身上湿淋淋的,你高兴吗?

3.老妈妈,天色已晚你怎么还不回家呢?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4.让我们看着这优美的环境,听着舒缓的音乐,跟随老妈妈一齐参加其他的节目好吗?(“老妈妈”领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会祝福,练习说话

西双版纳这里的景色迷人,傣族人民热情,更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真是不愿离去,在临走之时,把你们美好的祝福送给傣族人民好吗?

六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表演坐火车回学校。

2.屏幕出示:“吉”“祥”“淋”“湿”

A 交朋友

B 说说喜欢哪个词语

C 识记方法

D 书写时注意事项

E 书写

七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

2.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目。

3.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目简单介绍。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风格。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能概括出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说明: 《庄子》是体现道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庄子》是与重视现实主义的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最有代表性的先秦散文。他在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界定设想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是清静无为与逍遥自由。庄子思想的文学特征,不是通过逻辑论证来阐明,而是蕴含在寓言中,随其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示。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称“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本文就选自《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拿神龟打比方很好地体现了他的上述思想。作为节选语段,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庄子及其思想和作品作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文学风格及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另外,通过本课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经典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2、难点:了解庄子主要通过寓言故事表现其思想的写作手法。说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这篇文章故事性强,适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从而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庄子的思想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来阐明,而是蕴含在寓言中,所以困难的环节是探讨庄子表达其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布置学生预习任务:(1)查找有关庄子的资料。(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

2、导入新课: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四大学派——儒、墨、法三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那么还有一大著名学派称为什么呢?代表人物又是谁呢?主要思想呢?

3、观看百家讲坛——于丹说庄子之一的视频,那么《庄子钓于濮水》又是怎样反映这一思想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在课前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自由发言。观看视频并补充、整合自己的课前预习。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道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在仕途上无所作为)。

4、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体会庄子的艺术风格。

(1)内容上: ……此处隐藏11548个字……一课的生字都躲在下面这些句子中,小朋友,你们还能认出来吗?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出示“我会读”图标: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⒈我们也喜欢清泉。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⒉自由练习读句子。

轮读句子。

强调不带拼音的生字,“塔”声调,“脆”平舌。

朗读

感悟

20分钟

⒈(出示“我会读”图标)小朋友,我们读读课文吧,读完后我们来交流交流,把我们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⒉同学们读得很美,这一课的插图也很美,让我们在音乐中来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吧。

⒊小朋友,让我们自由地、尽情地来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么美的课文,谁不喜欢呢?如果你愿意,那就把全文背诵下来吧!

⒋出示“读读背背”图标。

我们来试着背背吧。

⒈齐读后交流。①泉水愿意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②“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生互助,联系上文理解)③“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泉水乐于助人。④泉水很团结,还很快乐,他们总是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

⒉欣赏插图。

⒊自由读、同桌互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男女生轮读。

练习背诵。

⒋试着背诵。

指导

写字

3分钟

⒈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 “股、脆、塔、杜鹃”,这几个字词是要求大家既会认又会写的字,你有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⒉小朋友,谁知道这一课要写的字词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⒊我们练习写写这个词吧,写两遍。

⒋谁还想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

⒌我们大家一起来书空这个字。

⒍小朋友,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词临写两遍。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自己写写看。

⒈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⒉ 杜鹃是一个词,一定要按词连写。

⒊练习写“杜鹃 杜鹃”。

⒋“瓦”我认为不好写。

⒌书空。

⒍练写。

扩展

延伸(2分钟)

⒈激发学生自读《我会读》中的小诗。

⒉小朋友,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儿什么呢?

⒈自由组合自读“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⒉①我喜欢泉水,假如这泉水是一个人,我一定要和这个人做好朋友。②我想向泉水学习。

③结合实际生活谈如何向泉水学习,为身边的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水池……

水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精选水教案模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