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滨小城》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滨小城》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滨小城》教案1一.揭题、复习
1.这堂课,我们随作者细细地游览他的家乡,位于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海滨小城给我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谁能说说海滨小城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们同意吗?
3.书上哪儿直接告诉我们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指
名读)——(齐读) (板:美丽 整洁)
4.我们是按什么线路来游览呢?
(板:大海 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二.学习课文
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公园、街道使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处处有美。?
1.下面,我们就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吧!
(CAI)
1)画一幅海滨美景图。(想想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2)当当小导游,以“小城的 真美啊!”为开头给我们介绍一下庭院或者公园、街道的美景。(想想庭院、公园、街道什么美,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让你感受到美的。)
2.学生自读准备,教师巡视倾听。
3.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大家仔细听同学发言,注意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4.下面,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
ж画海滨美景图。
说说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CAI)
●为什么早晨的海滨美景图要给所有的景物涂上一层金黄色,你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
这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好美的一幅充满生机海滨晨景图,我们一起用书上的句子来描画这幅图吧!(齐读二节)
ж当导游介绍。
庭院:
●你从哪儿知道树多呢?
你从树多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
满目苍翠,真舒服!
种类不同、形态各异,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树吧!(CAI)
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你怎么知道桉树叶子很香呢?
你从叶香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置身其中,你有什么感觉?
香气宜人、沁人心脾。
浓郁的香味真让人难忘!
被香气所陶醉,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试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儿知道凤凰花很美呢?(指名读—齐读)
你怎么感受到凤凰花美的?
☆你们怎么从花开得“热闹”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花怎样开才叫“热闹”?(CAI)
花团锦簇、竟相开放,真是热闹非凡!
☆从“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怎么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这是什么样的景象?(CAI)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句话。(试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小城的庭院有绿树、有红花、有浓浓的香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再体会一下小城的美吧!(引读四节)
小城的每一个庭院有什么特点?
有些什么树呢?
正值初夏,我们闻到了什么?
抬头看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公园:(CAI)
真是休闲的好去处!
街道:
三.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随作者做了一次假想旅行,如果你真到了海滨小城,你最想到哪儿干什么?
《海滨小城》教案2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 ……此处隐藏17643个字……/p>
(3)“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
A.数量多B.颜色绿
C.树冠大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靠”查(非)部,再查(7)画,共(12)画,组词(依靠)。
“除”查(阝)部,再查(7)画,共(9)画,第9笔的笔画名称是(点)
“遍”查(辶)部,再查(9)画,共(12)画,第5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二、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三、海滨
小城
从远到近
海
海面
沙滩
庭院
街道
四、1.(1)花草茂盛,色彩明丽,美艳可爱
(2)A
(3)满院都是
(4)B
(5)凤凰花茂盛、繁多
2.(1)榕树就像伞。
(2)不可以,因为重复可以表现出着重的意思,有加强意思的作用,本句重在表达榕树的多和枝叶繁多。
(3)A
五、略
《海滨小城》教案14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感情。
3、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步骤:
1、和学生谈话,导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风景。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
(1——3写了海滨;4——6写了小城)
3、提问:从整体上讲,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整洁……)
4、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的?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一读,试着读己的感受。
5、学习“海滨”这部分:
(1)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理解:浩瀚 指导朗读: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板书:大海浩瀚天蔚蓝
(3)理解:镀 换词理解例如:涂 染 图片帮助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板书:贝壳多彩 沙滩
船队归来 喧闹
6、教师“海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从大海、天空、云朵、帆船、海鸥、贝壳以及船队的归来感受到了海滨景色的美丽,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
7、小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帆船 ( )的军舰 ( )的朝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8、能不能把这些短语带到文中去读,读出海滨色彩斑斓的美。
9、学习小城这部分: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庭院 花园 街道)
学生汇报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10、出示图片,认识榕树、椰子树、芭蕉树、凤凰树,想象小城被红云笼罩的景象。体会“热闹”(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板书:庭院树木
11、想象填充句子:
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文字投影:
每逢休息的时候,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教师: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感到舒适和幸福。(出示图片,感受小城人情的美)
12、朗读(4——6)自然段,感受小城景美人更美
《海滨小城》教案15第二课时
1.学习文中写小城的部分。
2.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重点
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难点
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海滨”的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二、学习“小城”部分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来写庭院的?
(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多,然后列举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树名,接着写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
4.总结学法:先找这个自然段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的,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的内容。
(“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的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和同学交流。
海滨小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清课文思路,分两部分学习课文,意在给他们提示,为后面总结写法奠定基础。而在总结写法这一环节,我直接总结,教给学生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课文、习作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