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38
黄河颂教案合集九篇

黄河颂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3、教师配乐诗朗诵。

4、生齐读,吟咏成诵

学生齐读课文。

三、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颂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 ……此处隐藏6978个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短片,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放黄河的视频)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音乐欣赏。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4、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5、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6、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

7、研读诗歌。

(1)目标提示: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①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②在“望” 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四、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6、 黄河颂

序曲

主体(颂) 摇篮 屏障 臂膀 民族魂

尾声

黄河颂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用如下板书总结文章。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合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