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37
林海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林海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海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 岭多

13、林海 林多 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 岭多而温柔

13、林海 林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林海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我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天我们就来这课学习。

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

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

4、讲落叶松多。

5、讲林间的野花美。

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三、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件

按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与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五、指导学生分段

1、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几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讲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林海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

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亲切、舒服)

2、讲读第二段

(1)多媒体显示。指名读第二段。

(2)问: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写出岭的温柔?

理解温柔、盛气凌人,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大兴安岭的林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

眼睛看到的到处是绿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说明林很多;不同的绿色说明树木的品种多。

(4)小结:这一自然段讲大兴安岭是林海。

(5)多媒体显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

这里把落叶松比成什么?浪花指的是什么?

(6)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之情。

(7)多媒体显示第六自 ……此处隐藏4606个字……舒服”之感呢?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展示简笔画。

3、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刚才精彩的分析,使我也和你们一样与作者一同爱上这美丽的林海,这令人神往的兴安岭,正如大家所说:大兴安岭并不是只有它美丽的外表,它更创造着财富。谁来朗读一下第6——7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引读: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为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谁来说说“它的美丽与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是什么意思?它与“兴国安邦”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了。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

2、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林海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而不空洞,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亲切、舒服”的共鸣。

2、以“冲突”串起教程,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脉络和感情的自然升华。

3、渗透“与时俱进”观,正视大兴安岭的今日生态,唤起时代的责任感。

  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老舍先生吗?我们学过他写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

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出示课题)

  二、畅谈感受,确立对话核心主题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与文本进行了独立对话。读了课文,你觉得大兴安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老舍先生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3、质疑:亲切与舒服,出现了三次亲切与舒服,感觉太强烈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呢?就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

三、引出对话分主题,寻找对话依托点

  (一)古木冲突,引发话题

1、初入大兴安岭,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古木,你会有什么感觉?

2、对古木,老舍先生怎么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觉呢?

资料链接:1961年社会大背景

3、我们就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带给老舍先生的亲切与舒服。圈圈画画找一找让你感受到了亲切与舒服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体验)

  (二)寻找“亲切、舒服”,展开对话

对话交流:

⊙群岭起伏(课件出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温柔)你为什么会觉得温柔?

现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岭,(课件出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

这样的的“岭”给你什么感觉?

看来,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就这么个“点”、这么个“着”字,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多么温柔的岭,谁愿意来赞一赞。

⊙一碧千里(课件出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师:那是一些怎样的绿呀!

面对这满眼的绿,你有怎样的感觉?读出你的感觉好吗?

⊙“浪花飞溅”(课件出示)

“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样表达这个意思,你还可以怎么来写这些俏丽的白桦?

读着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俏丽、闪动、银裙)

⊙丰富多样(课件出示)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轻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只有谁穿绣花鞋的?你从绣花鞋想到了什么?

⊙无尽宝藏

师:大海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大兴安岭有吗?大兴安岭有哪些宝贝吗?这些宝贝有什么作用?

概括:这样的大兴安岭,这样的林海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领略到兴安岭的美丽,且美得并不空洞,越发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看到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三)过去与现在的冲突,深层次对话

大家看一看这几张图片,此时你的感受如何?

(课件展示大兴安岭着火、过度砍伐的照片)

同学们,假如,现在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还会有亲切、舒服的感觉吗?假如,现在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还能写出这样的“林海”吗?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想法,用你的笔写下你此时的感受!

  (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许多年前的大兴安岭是如此的亲切舒服,现在的大兴安岭是如此地触目惊心,在你们的心中,你希望未来的大兴安岭是怎样?。

把小组中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下来。

  四、提升思考,回归对话核心主题

大兴安岭很美,她应该是一种广阔的美,立体的美,由内而外的美,她美得并不空洞。让我们深情地呼唤——林海!大兴安岭很美,这种美需要我们的爱护,需要我们的保护,因为它更应是一种永恒的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林海!

《林海教案范文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