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33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

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

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

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

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

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

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

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此处隐藏16823个字……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2、情况分析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时间:4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P29——3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g表示什么么?

讲述: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今天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正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佳的角度观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你观察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3、活动三:根据指令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李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马上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横着放3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示)你们搭的和李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师。

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

(2)老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简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流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推荐给老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

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

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老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们试试看吧!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2)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注意:你们的问题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尽可能回答准确。互换轮流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