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琪的礼物教案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麦琪的礼物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麦琪的礼物教案 篇1[教材分析]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短篇代表作,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拉和杰姆这对小夫妻在圣诞节前想互赠礼物,结果却阴错阳差,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之物。小说主题为揭示人性的光明面,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写得生动感人。这篇小说,作者巧妙地运用悬念和巧合,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学生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说,有着极浓的兴趣。所以备课时将重点放在对情节的研究上和体会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情感上。
[教学目的]
1、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2、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教学重难点]
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教学设想]
总体构想
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采取“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理清思路,再深入局部(细部),仔细揣摩。最后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要求学生应充分预习课文,除了常规做到的借助工具书解决生难字词外,须准备用四五百字复述全文大意,注意交代清楚时、地、人、事、事件的因果。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2、讨论法。
3、创作法。
课前准备:小说片段《哑夫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节日的到来,你想向整日整年不停奔波劳累的父亲、母亲表达你最真诚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呢?
(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说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讲述主人公德拉、杰姆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表达他们之间最真挚纯洁的爱情。这就是《麦琪的礼物》。
二、粗读小说,整体感知。
1、读完《麦琪的礼物》,你有何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来表达。
(学生交流:或幸福、或辛酸……)
教师与同学交流:我读了这篇小说,既为这对夫妻间的感情感到幸福、快乐,又为他们寒酸的生活感到辛酸。而欧·亨利的作品大多能使读者有这样的感受,有人将此种风格归纳为“含笑的泪”。
2、A.指定一学生口述小说大意
B.要求全班仔细听,将其讲的较粗、错误的地方指出,准备补充修正。
C.教师板书故事情节(一半),学生补充。(见板书)
D.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50字左右)
E.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表现主人公之间的什么?(板书“爱”)
三、教授课文,研习要素。
1、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欧·亨利将它讲得是引人入胜,靠什么呢?——靠构思的巧妙。
本文的巧妙的构思表现在哪?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悬念的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
首先,悬念丛生。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读者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另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了成套的发梳。
其次,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2、悬念突起,结局出人意料,这体现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下面我请我们同学也来当作家,为一篇小小说增加结尾。
(出示小说《哑夫妻》)
哑夫妻
孙宴明
他是个哑巴,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邻居,一个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他真像个哥哥,带她上学,伴她玩耍,含笑听她叽叽喳喳讲话。他只能用手势和她交谈,可她能读懂他的每一个眼神。从哥哥注视她的目光里,她知道他有多么喜欢自己。
后来,她考上了大学,他便开始拼命地挣钱,然后源源不断地寄给她。她从没拒绝。终于,她毕业了,参加了工作。然后,她坚定地对他说:“哥哥,我要嫁给你!”
他像只受惊的兔子逃掉了,再也不肯见她,无论她怎样哀求。她这样说:“你以为我同情你吗?想报答你吗?不是,从12岁我就爱上你了。”可是,她得不到他的回答。
有一天,她突然住进了医院。他吓坏了,跑去看她。医生说,她喉咙里长了一个瘤,虽然切除了,却破坏了声带,可能再也讲不了话了。病床上,她泪眼婆娑地注视着他。
于是,他们结婚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人听他们讲过一句话。他们用手、用笔、用眼神交谈,分享喜悦和悲伤。他们成了相恋男女羡慕的对象。人们说,那是一对多么幸福的哑夫妻啊!
爱情阻挡不了死神的降临,他撇下她一个人先走了。
学生讨论,口头交流。
教师点评,也可朗读原文结局。
人们怕她经受不住失去爱侣的打击来安慰她。这时,她收回注视他遗像的呆痴目光,突然开口讲话:“爱人已去,谎言也该揭穿了。”
人们谅讶之余,都感叹不已,这是一份多么执著的、浓厚的、像童话一样的爱呀!从此,她不再讲话,不久也离开了人世。恋爱中的男女仍会拿他们当做谈论的话题,他们常说,你听过那对哑夫妻的故事吗??
3、分析人物形象。
刚才我们分析了小说的情节,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小说的人物。
提问:你认为德拉、杰姆是怎样的人?你有何依据?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两位主人公善良、纯洁。小说人物的性格是比较简单的, ……此处隐藏3437个字……解说:独特的欧·亨利手法产生独特的欧·亨利小说,而要研究独特的欧·亨利小说,则应首先了解独特的欧·亨利创作生涯这是我们要步入迷人的欧·亨利艺术殿堂进行探索的必经之路。同时,初中生是首次接触欧·亨利的作品,故而有必要对作者的情况作较详细的介绍。为了方便学生做笔记,可将上述内容的概要投影出来。)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A.掌握文中的生难字词(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吝啬抽噎贫民窟相形见绌瘦削白皙玳瑁馈赠
解释词义:
神经质掂斤拨两相形见绌俗不可耐晦涩馈赠
B.指定一学生口述小说大意,全班补充修正。
C.初步把握小说主旨。可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不必苛求学生有统一的见解,因为尚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
(解说: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以口述大意和粗知主旨为训练内容,从整体上观照全篇,为后阶段的阅读教学作好准备。另外步骤B和C培养学生概括、分析之思维能力,又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2.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明确: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写德拉无钱给爱人买圣诞礼物而痛苦。
第二部分:723段写德拉给爱人买到了美丽的礼物。
第三部分:2444段互赠礼物。
第四部分:45段篇末点题,作者赞美礼物。
(解说: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教学环节,是本教时口述大意的深化,又是下课时重难点突破的必要准备。)
四、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2.欧·亨利的小说构思极其巧妙,本文中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引新课
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理解本文的三要素?
二、研习课文
3.品读课文,突破重难点。(接上课时研习课文步骤2之后)
(1)人物
①提问: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德拉和杰姆,德拉着墨更多。
②德拉是个什么样的女性?小说是如何刻画她的?
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如下:
肖像描写:瘦小灵活、身材纤细、两眼晶莹明亮尤其是作者不惜笔墨,运用夸张、比喻去着力描写德拉的长发,动词泻的运用极为形象传神。因为德拉的长发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美丽的外表,更折射出女主人公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这些文字,并运用再造想像,让美丽的德拉在自己的眼前活起来。
动作描写:提醒学生体会19段中的搅翻。
语言描写:可重点品读28段、33段。品读后进行角色朗读。
③杰姆对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说是如何表现的?
重点品读26段、29段、32段对杰姆神情的刻画。教师点拨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这一神情下的杰姆的心理补充出来,这样就可以切身体会出杰姆对德拉的感情。
(解说:跳读、摘读课文,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感受、分析、比较、推论、判断等去把握人物形象,不需面面俱到,但应授之以渔。)
(2)情节
提问: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那样引人人胜,就靠构思之精巧。本文的巧思表现在哪里?
首先,悬念丛生。(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可分别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点拨,相互完善。)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读者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另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了成套的发梳。
其次,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结合课后习题三进行,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解说:以上的研习课文是深入小说细部的阅读,着力培养学生发现且思考问题以及对重点语句进行揣摩的能力。)
三、复读课文,整合小结
1.小说主旨
学生发言后教师再点拨归纳:《麦琪的礼物》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
2.小说风格
①含泪的笑。
点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想带给对方以快乐,可结局是美好的愿望落空了,这是何等悲酸!可是,虽然他们的好意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因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结局。德拉和杰姆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不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吗?难怪作者把小说的题目命名为《麦琪的礼物》,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②欧·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结局。
点拨:作者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最紧要的东西包藏着,引而不发,到结束时才重笔一点,和盘托出原委,不仅出奇制胜,令人拍案,还把作品的思想含义尽速推进一层,文字不多,却引人深思。
③作者善用夸张和比喻,小说语言幽默、风趣、诙谐、俏皮。
(解说:整合小说是将局部揣摩所得加以综合,予以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地理解课文主旨和艺术形式,这是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延伸的必要途径。)
四、布置作业
1.再读小说,细心体会小说的风格。
2.改写小说。本文主要是从德拉对丈夫的痴情来写的,大部分笔墨写的是德拉,请你改从杰姆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注意学习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解说:习题1为消化巩固性练习,习题2旨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解说:此板书是图文结合形式板书。虽说只有18个字,加上一些必要的图形和线条,却涵盖了丰富的信息:①课题是麦琪的礼物;②小说的主人公是德拉和杰姆这一对夫妻;③小说的主要情节:德拉卖掉长发为杰姆买了白金表链;杰姆却卖了怀表给德拉买了一套发梳。双方美好的愿望都落空了,无法圆满,因而用虚线连接这些事物。④小说的主旨:德拉和杰姆共同收获了相濡以沫的爱情,需用红色粉笔画出这一颗爱心,这一颗爱心和文题又呼应起来。
这一板书极其简练,突出了文章的精髓,叫学生一目了然,体现了布局美、形象美、清晰美、精要美,给人极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