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天辟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天辟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天辟地教案1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开天辟地教案2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开天辟地教案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指导书写。理解有关词语。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4、了解神话故事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初步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混沌一团。
教学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读)12、《开天辟地》,你知道这是个什么 故事?(神话)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你知道这些神话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此处隐藏17121个字……p>
提问:1、传说中地和天是怎么会分开的?
2、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什么?让自己的声音变成什么?
3、太阳和月亮又是他的什么部分变的呢?
4、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盘古变成的?
三、再次听赏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讨论:究竟有没有盘古?(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 小结:这个故事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四、跟着老师学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中提供录音、故事书、图片,继续学习故事。
开天辟地教案14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课文说明
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成形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收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按照盘古开创世界的过程改写成了这篇通俗生动的神话故事。
改写后的神话,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情节丰富而生动。
神话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从混沌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条理分明。
先写混沌初开。巨人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成长,醒来时,眼前模糊一片。他顺手抓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天和地就在这挥动之间被分开了。
再写天地成形。天和地虽然分开,但盘古怕它们再合上,就“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和地的变化不断变化,直到天地基本成形,他也倒下了。在这里,作者极写盘古的高大:或用数字,“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或用比喻,“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向读者展示了盘古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
最后写天地万物的产生。作者一连用了12个“变成”,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想象夸张而奇特。
文章在叙述宇宙起源时,时间的推移交代得很明确,如“很多很多年以前”“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这样又经过了十万八千年”“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等,不仅显示了宇宙产生的漫长过程,而且使得全文条理清楚,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在改写过程当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神话本身的样子,而是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比如关于宇宙起源,古书上只是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作者并不是单纯地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用一把大板斧劈开了世界;关于天地的成形,想象是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不断增长,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成形;关于自然界的一切,作者竟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雷霆、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和道路等等,无一不和盘古的身体发生了联系,无一不是盘古的化身。真是想象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
想象本身也使盘古这个英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在万八千岁的漫长岁月中,盘古怎样“生其中”呢?作者想象他“呼呼地睡着觉”,在睡觉中孕育、成长。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天地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呢?作者想象盘古醒来后,“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很“生气”,这种心理描写不仅赋予盘古人的感情,使这个形象有血有肉,而且也说明了开辟天地的原因。于是,盘古“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这么一“挥”,这几个动作,把这个英雄形象写活了,就好像站在读者面前一样。下边写盘古“头顶天,脚踏地”,写他“直挺挺地”撑在天地当中,写他“孤独地”站在那里,都赋予了盘古以普通人的感情,使得这一形象丰富生动,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开天辟地教案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天辟地》教案。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词。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今天讲故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简介神话故事: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山水鸟兽。于是,世间就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天辟地。(板书课题)
二、开始新课
1、初读课文向学生提出默读要求:
(1)借助生字表、字典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生词做上标记。
(3)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小组合作自学默写生字(给生字组词)、生词(2)用竞赛的方法,爬黑板默写生字词
3、检查课文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三、分段,概括段意。
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采用大多数意见。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四、作业把你想对盘古大神说的话,写在读书笔记上。搜集神话故事,下节课,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