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17
关于力的教案范文六篇

关于力的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力的教案 篇1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力的测量原理。

【 教学难点 】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 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 实践活动 】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 教学反馈 】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力的教案 篇2

1、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静止的小磁针的正上方,这时小磁针的南极向西偏转,则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A、由北向南飞行的正离子束 B、由南向北飞行的正离子束

C、由北向南飞行的负离子束 D、由南向北飞行的负离子束

2、具有相同速度的质子、氘核和粒子垂直飞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则:( )

A、它们的动能之比是1:2:4,轨道半径之比是1:2:2

B、它们的向心力大小之比是1:1:2,回转周期之比是1:2:4

C、磁感应强度增大,则这些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增大,动能也将增大

D、磁感应强度增大,它们轨道半径减小,周期也变小

3、如图,与纸面垂直的平面AA'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磁感应强度为B和2B的匀强磁场,其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假设最初有带电量+q的粒子以速度V处下而上垂直射达界面AA'某处,则应:( )

A、此粒子将反复穿过界面,其轨迹为半径不等的一系列半圆

B、该粒子的运动周期为

C、粒子每一个周期沿AA'方向有一段位移,其大小为粒子在下方磁场内圆轨道的半径

D、一个周期内粒子沿AA'方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4、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径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作圆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则可知:( )

A、粒子方向从a到b,带正电 B、粒子从b到a,带正电

C、粒子从b 到a,带负电 D、粒子从b到a,带负电

5、两条平行直线MM'与NN'之间,有一匀强磁场,两个同种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率V1及V2分别从O点沿OX轴正方向射入,当速率为V1的粒子到达a点时,其方向与NN'垂直, 当速率为V2的粒子到达b点时,其方向与NN'成60角,设两粒子从O到达a点及b点的时间分 别为t1和t2,则有: ( )

A、t1:t2=3:2;V1:V2=1:2 B、t1:t2=3:1;V1:V2=1:

C、t1:t2=2:1;V1:V2=1: D、t1:t2=3:2;V1:V2=1:

6、两个粒子带电量相等,在同一磁场中只受磁场力作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

A、若速率相等,则半径必相等 B、若质量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C、若动量大小相等,则半径必相等 D、若动能相等,则周期必相等

7、 如图所示不同元素的二价离子经加速后竖直向下射入由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组成的粒子速度选择器,恰好都能沿直线穿过,然后垂直于磁感线进入速度选择器下方另一个匀强磁场,偏转半周后分别打在荧屏上的M、N两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这两种二价离子一定都是负离子

B.速度选择器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C.打在M、N两点的离子的质量之比为OM:ON

D.打在M、N两点的离子在下面的磁场中经历的时间相等

8、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 ……此处隐藏3236个字……,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效果相同。

[老师]两个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与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小孩所用两个力的和?

[学生]不等。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 和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探究活动

【课 题】

实验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要多个弹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各小组选择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

实验1.如图8-32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8-33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如图8-34所示,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

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

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即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它们的大小。方向__________,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⑴____________;

⑵——————;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读一读奇思妙想”,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活动]放飞吹气的气球。

1、尝试解释游泳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排球运动员用力扣球时,常常感到手部疼痛,这是为什么?手受到的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为什么?)

3、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例2:从船头向岸上跨一步,可能会掉入水中,这与在陆地上跨一步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达标检测】

1.静止在河中的船,当船工用桨划水时,船就向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对桨的作用力B.桨对水的作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作用力

2.有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3.当人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

力的教案 篇6

教案示例·力的测量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具: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三、弹簧测力计(10分钟)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顿?

2.使用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教案示例·力的测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关于力的教案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