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4:14
北京教案模板集合8篇

北京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习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教学准备:放大范图若干张。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启发谈话:

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在我们北京也有几座很著名桥,这就是卢沟桥、玉带桥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1、欣赏巧的图片学生观察

2、读画: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启发谈话:

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你还知道生么样的桥?

学生回答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

(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第二课时

七、组织教学

八、导入

九、讲授新课

1、评述上节课作品

2、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自己设计一个桥

3、学生讨论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4、教师总结

十、学生设计

十一、欣赏评述

十二、板书设计

北京的桥

北京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写北京夜景的文章。作者把视角投向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城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

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文中的好词佳句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了起来。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特别是许多比喻句和课后的四字词语等,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本课识字量较大,有很多新词,要求会写的字也很多,要用已有的多种识字方法,突破识字写字难点。这篇课文适合朗读,教师要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此处隐藏8248个字……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

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您哪些建筑物?画出描写这些建筑物的词语。

(3)出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结合理解“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相机简介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4)指导朗读。

读下面较长的句子,读出对天安门的赞美。

天安门前面店打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3.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比较句子,把句子中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北京有柏油马路。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4)“许多”、“又宽又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北京很大,交通很方便。)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马路两旁的?(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6)课文是怎样描写立交桥和它四周的景物?

(理解:“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川流不息”等词语。)

(7)看插图结合学习词语,让北京美丽的市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8)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北京的什么美?

(9)指导朗读。

①读出赞美之情。

(许多、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绿毯似的、图案、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等词语要重点读。)

②注意读好较长的句子。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10)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市容美。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公园?

(4)出示有关的名胜古迹、公园和高大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许多”“有……还有……”。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风光美。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l)齐读。

(2)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真”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读出对北京的赞叹和热爱。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北京,你爱北京吗?请同学们听课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抽读13个生字,给生字组词。

2.抽读10个会写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3.抽读6个新词。

4.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美?你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二、指导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说话。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三、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说一说五自然段的先后顺序。

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

2.同桌互背互评。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4.集体背诵。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画展览。

板书设计:

10 北京(热爱)

天安门———庄严

广 场———宽阔

纪念碑———矗立

柏油路———多、宽、长、美

立交桥———多、美

名胜古迹——多

公 园———优美

高楼大厦——多

课后反思:

这一课真的好难讲,处于小城市的孩子怎么也无法感觉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再加上学生因为放假,提前的读书准备不好,所以在读起来好犯难。本来的计划是这样的,让学生看两副图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好,速度比平时要慢几倍,就是平时读得好的学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点生气了。可是怎么办呢,读不好,就学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学生字,好像又不扎实。只好让学生在自己读,读给同桌听,在小组里评优秀推荐给全班,全班同学再评一下由谁来领读。最后一步是让小组成员帮助本小组一位读得较弱的同学读好课文。我觉得这本应该是课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课上来了,所以课进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进度进行。也可能正是因为反复的读,反复的读,学生要认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两点:一,课前准备一定要有。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把已经会认的字划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小技巧,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他们会想办法在课前多认几个字,这样既能增强他们认字的主动性,又能让课堂轻松一些。二,只有在课文中识字或者说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才能更容易记得住。平日这句话只是一句理论,通过今天的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北京教案模板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