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狼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教案 篇1课题与课型
狼 (清)蒲松龄 自学导读课
教学目的
1.识记: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法学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 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
(一)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1.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 1.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2.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4.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5.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五)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六)品读课文。
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1.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2.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3.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含义:(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隧入以攻其后 (6)屠自后断其股 (7)恐前后受其敌 (8)盖以诱敌 (9)而前狼又至 (10)狼不敢前 (11)一狼洞其中 (12)隧入以攻其后 (13)其一犬坐于前 (14)禽兽之变诈几何可采用学生先识记,再同桌互测,教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注释轮流翻译句子,师生共同评说。
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 遇 (故事开端)屠 惧 (故事发展) 狼户 御 (故事进一步发展) 杀 (高潮结局)结合课本练习一作答具体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
可以创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
1.“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3.作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作者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
4.(1)狼(2)麦场(3)柴草堆(4)柴草堆(5)屠户(6)狼(7)攻击、进攻,名作动(8)敌方、对方,名词(9)前面(10)上前,名作动词(11)打洞,名作动(12)钻洞,名作动(13)像狗一样(14)多少初一学生掌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教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别是用朗读、看注释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六)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四、小结(略)
五、作业:背诵全文
设计简要说明:这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张巨宏,男,现任教于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天门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天门市十佳校长,十佳园丁,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写作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曾先后担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校长,推行人本管理,坚持教学改革。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学生多次获奖。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上海师大学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30多万字,主编中学语文拓展阅读、高考专题训练6+1、初中作文教程、中考试题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等著作10部,参编著作计36部。
蒲松龄《狼》教案复习目标:
1、熟练朗读文本。
2、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讲述故事,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
复习重点:
1、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 ……此处隐藏9196个字……这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狼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 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 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3.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X X | XX XX ||
活动准备PPT课件 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像狼一样嚎叫。
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像狼一样肯定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他的名字叫莫卡。)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
1.孩子们故事里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幼儿:孩子们那一幅图说莫卡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哦不能自由自在的吃东西,你看莫卡这日子过得很不自由自在,那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做哪些活动中不能自由自在呢?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幼儿园有些事情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有的是不可以的,莫卡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狼你呢?你也想自由自在对吧?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莫卡在山上干了些什么?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乐器。“这里有你们平时玩的乐器,待会你们自由子咋选一件老师再给你们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很HI的音乐,知道HI是什么吗?(就是开心的兴奋的自由自在感觉)
孩子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当音乐开始你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玩得很“HING”,又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幼儿:我们要一起跟着音乐节奏。
教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规定,就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
5.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发现音乐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方法来为音乐伴奏。
6.这下我们要自由自在地动动身体的部位,但一定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找个别做的好的孩子来表现一下)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直到有一天,米雪又看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你猜他们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莫卡去学爬树了)
直到米雪又看了本关于鱼的书关于熊的书,他们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以后慢慢看好吗?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讲狼的书。“你瞧,莫卡。”米雪说,“你真有点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它们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捉野兽、自由自在地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我过得什么日子啊!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饭、不能自由自在地学自己喜欢的本领。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饿了。他想:“没事,我会自己找东西吃,就像狼一样。”
可是,他追不上兔子、咬不着甲虫、找不到田鼠。
到了夜里,他想念米雪、想念家:“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试试。”他对着金色的月亮,用足了全身力气,像狼一样地嚎叫起来“嗷……”
突然,山谷里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嗷……”莫卡吓呆了:“是……狼!”
他转身朝山下跑去。“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做狼了。”他拼命地跑。
他终于跑回了家。米雪正在着急地找他:“哦,你回来啦!”他们拥抱在一起,多么快乐。
以后,米雪和莫卡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狼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狼和鹿》。
2、指名四生分读课文。
二、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
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
交流
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
三、延伸明理。
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3、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