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3:49
【热门】识字教案3篇

【热门】识字教案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识字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在朗读谚语的过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 ou。

3、通过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4、写字指导:

⑴ 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 线──绳 斤──折

形相近:挑──桃 根──跟 钱──线

⑵ 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⑶ 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谚语,理解谚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三、实践活动

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识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识字1

拟 2 课时

累 计

第44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师的读书方法。

2、 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

3、 认识十个生字,会读,会写。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写好本课的十个生字。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天天练:

1、 背诵儿歌,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 复习拼音

(1) sì----shì区分平翘舌。

(2) 读准整体认读音节。

yí sì wǔ shí zhí yān cūn ting

tái liù jiǔ

二、 学习新课:

秋天到了,树木落叶了,鲜花凋零了,你们还能想起春天的美景吗?那清新的空气,农村的炊烟、粉红的桃花,在亭子里游戏!

2、说说你到大自然里看到过哪些景色?

3、出示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5、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实施修改意见

训练学生观察图画,语言表达。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 检查朗读。

指句读,小组读,集体读,同学评议,老师及时纠正。

(2) 指名读,集体评议。

6、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 作者一出去,走了几里路?

(2) 看到几家村舍?几座亭台?几枝花?

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在田字格中写上。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 对照数字和图片,把图意说一说。

小朋友,当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只有四五人空,树林里几座亭台,路边开了许多枝红花)

7、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8、出示生字认读

yī èr sān sì wǔ

一 二 三 四 五

liù qī bā j iǔ shí

六 七 八 九 十

9、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

10、去掉拼音读。

11、总结,结束课时,回家把诗歌背给家长听。

实施修改意见

要达到不带拼音打乱顺序熟练认识。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1) 小朋友,你们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3) 这是个静静的小山村,你觉得它美么?

小山村真美呀!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再把课文轻轻地背一遍。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 读准本课的生字。

实施修改意见

把图上的美景描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札记

识字教案 篇3

教学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二、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却因为识字少,把“枇杷”写成了“琵琶”,闹了笑话的事。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三、学生分析

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四、设计思路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以“听故事——读故事——认汉字——说故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在反复读三五遍故事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热门】识字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