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3:45
【推荐】《声声慢》教案3篇

【推荐】《声声慢》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声慢》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教案 篇1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 2、朗读 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 体验情感 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 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 )

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 (学生言说 ) (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 ”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 思悟 体验:

一、读“天”

1、 朗读词

2、 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 黄昏 秋天(黄花)晚 || 风 细雨

3、 学生活动,交流

4、 教师指导,共同明确

二、读“地”

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 梧桐更兼细雨 雁 || 窗儿

三、读“人”

1、人的活动 寻寻觅觅 三杯两盏淡酒 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2、人的所感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最难将息 怎敌 正伤心 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

联系背景资料

四:想象体验情境

五、把握主旨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六、品味语言: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触景生情)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移情入景)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寓情于景)

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正确的解释是指人。“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极,比“寻寻觅觅”三句更深一层。“独自怎生得黑”,弦外之音好象老天有意不肯黑下来,使人更为熬煎、难过。特别是听到“点点滴滴”的梧桐雨,“这次第”即这一连串的情景(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只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

附板书:

天:秋 黄昏 风急 细雨

国 家 自己 寻寻觅觅 亡国之恨

声声慢 李清照 淡酒 怎敌 丧夫之哀

过去 现在 守着 独自 孀居之苦

地:家 窗儿 黄花 梧桐 雁

背景资料: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补充资料 :

写完(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2、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声声慢》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 ……此处隐藏3323个字……赵明诚历任知州一类的地方官。他们两人都喜欢收藏和研究金石书画,著有《金石录》。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记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经历。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词。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一些描写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难到南方,经历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许多痛苦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悲痛祖国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词中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是抒写她所经历的乱离生活的痛苦和寄托她的故国之思。和她的诗比起来,词显得委婉细腻。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的词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秾丽,而是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情,常常写得鲜明生动,感情色彩很浓。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过去有人称赞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或者说“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宋张端义:《贵耳集》),这都说出了李清照词语言的特色。

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从词的兴起谈到词的写作问题,其中对北宋一些重要的词家都有所评论,谈了他们词作的优点和缺点。她提出写词要“协音律”,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和诗一样。这些主张对于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存词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是倾掳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

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辛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调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愫。绝不拘囿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柔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

《【推荐】《声声慢》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