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梅馆记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梅馆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病梅馆记教案1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疗贮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六、熟读
学生熟读成诵。
七、作业
1.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课后练习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
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
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基础)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穷]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2.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 ……此处隐藏13464个字……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板书:斫 养 删 夭 锄 遏)
【设问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板书:绳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此文人画士……以其智力为也”两句意思,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答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价”的行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则是由于文人画士的偏嗜病梅——这就是病梅产生的社会根源。
【设问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或”字怎么解释?谁能对此作大胆的推测?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统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并以之为尚?
[按]通过此问必须启发学生明确: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或说是“孤癖之隐才是产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显见,作者的影射对象之所在。
【设问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请用三个字来概括,看谁说的准确?
——泣 疗 贮 (板书)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设问 5】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一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板书:社会 作者)
【设问6】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书)
[按]此问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设问7】 正因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在“记”的同时,又有饱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请找出来。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按]读此两句意在体会抒情句的特点,并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作者的《己亥杂诗》,并在课堂上吟诵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后教师强调:课文和诗表达了相近的主题,这就是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四个虚词、四个实词,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并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学习中所采用的“执果索因”阅读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渐地掌握它,运用它。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将本课所学的虚词、实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思考并完成课后一、二、三各题。
附:板书设计
病 梅 馆 记
龚自珍
绳 夭 病
社会: 摧残扭曲
斫 养 删 夭 锄 遏 以梅喻人
泣 疗 贮 托物言志
作者: 哀痛疗救
纵 顺 毁 解 复 全
病梅馆记教案9重点:
1、了解作者的寓意
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代咏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通过莲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要学习的《病梅馆记》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朗读课文,疏通字音
三、齐读课文,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1、梅
为何托梅?
“皆产梅”——充斥着作者的眼界——人才济济
“文人画士”之爱—————————选用人才
古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来喻人的品格。
思考:如果你“托梅”,会写些什么?
本文真是“托梅”吗?
2、病梅
“病”得怎么样?——曲、敧、疏
怎样“病”的?——斫、养、删、夭、锄、遏
齐读第一段,背:
1、“梅以曲……密则无态”
采用什么手法?(对比)
表现了什么?(评选人才的标准)
2、“斫其正……皆病”
此处表现什么?(摧残人才的行径)
四、言志的志,作何理解?
1、志向
2、想法、主张
作者言何志?
救梅(疗梅)
怎么疗?齐读2、3段
1、购(准备)
2、纵、顺、毁、埋、解、复、全(方法)
3、辟馆(场地)
4、多、多、广、穷(决心、愿望)
如何理解疗梅的方法
解放人才,追求自由
五、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本文一字一句关情,哪些地方表现了什么感情?
1、两个感叹号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满腔愤怒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挽救人才的誓言
2、泣之三日(痛心疾首)
3、甘受诟厉(无怨无悔)
六、再次朗读全文,感知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强烈的愤怒
七、作业
八、板书:
病梅馆记
托物言志
梅
病梅(摧残)疗(解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