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水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水教案 篇2
引入: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在屏幕上打出课题)
正课: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在屏幕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结构拉清楚后很容易理解后面的问题。
接下来老师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我给出的答案是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不知道这样牵强否?或者该把问题变一变,更容易得到这个答案?)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然后提出其中几句:1、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哪里有水呢?2、不错,这么一转悠……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吃点亏。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我的答案是:会生气)
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我的答案是: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复杂啊,本来我想直接引出官官相护或者强者玩弄欺辱弱者的观点,结果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且言不达意,没经验好烦~])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以上的意思,在课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请找出来加以讨论。(我的答案:有三人对庄周态度的对比,有第二、六、七字自然段的话。分析都指向这篇文章的主题。然后阐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这里旨在分析文章语言]
问:文章结尾更深刻犀利,套用了典故。(讲典故)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总结: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旨。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遇到困难或麻烦的事情,能自己解决的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总依赖大人。
2、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看图写一段话,句子要通顺。
3、初步学会看图发挥想象。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图意,然后说说主要意思。说图意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以求对图意有整体的了解。
2、再次看图,发挥想象,用几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第1幅入是什么意思呢?看看图,再看看开头的几句话,谁能说说?
(2)读课后第1题(1),看第2幅图,想象水打翻了,丁丁和冬冬的想法有什么想法,想法有什么不同?
(3)读课后第1题(2),看第3幅图,说说小红和冬冬在干什么?
(4)读课后第`1题(3),看第4幅图,说说图意。
3、用上开头的几句话,把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注意句子的连贯,句子通顺、及时点评)
4、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选部分学生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评议优缺点。
二、自己针对老师评议中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修改。
三、誊抄作文。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玩水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所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导入活动。
二、
1、除了喷泉这里有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2、那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3、今天,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5、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6、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7、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8、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四、水妈妈告诉幼儿水宝宝的小秘密(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哪,你知道了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